Session One
Dominic Chow (G01):
夏神父、Maryam、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普及班G01的組長Dominic Chow。
論「福傳」,毫無疑問我們要以聖經、天主教教理、救恩史等為基礎。不過,時至今日,科技發達,可算一日千里,令到好多人都覺得人定勝天,甚至無神的存在。那麼,在福傳上,我們基督徒就要肩負起時代的使命,就是在當下「凡俗的時空」去接觸那些「凡俗的人」,好讓他們也能夠體會「神聖的存在」。
感謝天主,夏神父為我們講解內容充實的「瞭解神聖」網上課程,讓我們學習新的知識去面對當下的福傳大趨勢。雖然課程的內容深奧難明,但是經過夏神父深入透切的講解,以及深化班及普及班同學們寶貴的分享,(特別是我G01的同學,他們的分享能夠引發我互動的回應),並加上在寫筆記時自我思考,確實令我獲益良多。
至於課程中印象最深刻的
《兩個句子》
(1)聖奧斯定説:「過去事物的現在便是記憶,現在事物的現在便是直接感覺,將來事物的現在便是期望」。
(2)伊拉斯謨説:「言語是心靈的一面鏡子,表達説話者內心的想法」。
《兩篇文章》
(1)布伯的自傳有關《手杖和樹》的故事:他用手杖抵著一顆樹的樹幹,而感覺到自己和存有者的雙重接觸。
(2)施泰因的《有限而永恆的存在》:我自己的存在是空虛的;…… 然而,我這個空虛的存在就是存在,每時每刻我都在接觸存在的充實。
《兩位作者》
(1)伊利亞德,他是二十世紀最具革命性的宗教學者。
(2)聖奧斯定,他生平的著作非常豐富,包括:神學、哲學、神修、護教、歷史、聖經註疏等。他確是聖教會最偉大聖師之一。
《兩段影片》
(1)有關海倫·凱勒的《Water Scene》:海倫·凱勒是一個從小聾盲啞的女孩,看不見世界的繽紛與美妙。不過,美國殘障教育家安妮·蘇利文、海倫·凱勒的老師幫助她在黑暗的世界中點亮一盞明燈。
(2)有關O Salutaris Hostia這首聖歌:我們堂區明供聖體時,信友們都跪下凝視主的聖體,由神父領唱這首聖歌。
Anthony Wai:
夏神父、各位同學好:
我的分享很簡單,希望不需要3分鐘。
祗需你地用心細聽我以下我的六點簡單分享,相信希望你地用心會瞬然跳動,或會心微笑,若然沒有產生回響,希望再聽也無妨。
以下的六個分享如下,每個都係用一個"字"和“生果”去形容,請你們不要介意:
第1點:首先,多謝夏神父、Maryam, Teresa Cheuk, Dominic準備這課程的一班人用了"腦”。如果用生果去形容: 蘋果 --- 牛頓科學家。思考、智慧創立這課程。
第2點:參加了深化班和普及班的人用了“心"。用生果去形容: 西瓜(相信个个喜歡食、參與、食完又想食)
第3點:分享課程功課的人用了“情”。用生果去形容: 蜜瓜(甜甜蜜蜜,增加友情)
第4點: 有同學訴說不同故事的人心裡流了“淚"。個個都是檸檬。使人感動、着迷流淚。
第5點: 同學不怕課程太艱深,祗怕學校不提供課程給我們繼續學習的的人,每人仍滿懷希望和感恩。用個個上“山”來形容。看得太遠更闊、更廣。
第6點:個人的學習感受: 又愛又驚。得着是希望能“脫胎換骨”像看了"易筋經"一樣。如沐春風,享受陽光的溫暖及呼吸新鮮空氣。
再次多謝夏神父及各負責人。主佑各位!
盼望學校課程繼續發光發熱,因為天黑有燈、落雨有傘,祝願大家繼續同行前進,藉着聖神助佑帶領,走向福傳的大道。
John Fung (G1):
回顧過去七個多月,廣博精深的課程當中有挣扎,也有知識上的開展。遇到不熟悉的課題,我經常選擇退縮,不過儘管受到困難挫折的冲擊,推動我一步一艱辛地向前邁進的,是我熱切的渴求,希望在芸芸參考資料中尋找到天主的真善美。
感謝上主賜予我堅持,讓我能夠完成從一月到現今的課程。期間我經常不得不跨越自己的舒適區,承受挑戰。承蒙上主慷慨恩賜時間和個人有限的智慧,努力不懈,為學奮鬥。最具挑戰性的課題是關於時間的科學概念,其次是各種哲學論述。前者超出了我的理解,而後者是因為我偏見地認為哲學辯論大多流於道貌岸然或者故弄玄虛,覺得哲學爭辯相當枉然。 說到枉然,我必須提到我最喜歡而又能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短語,來自聖詠集一二七篇首句的:若非上主,徒然勞苦。拉丁文是Nisi dominus, frustra。
另外課程中最發人深省的一個句子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外籍帝師莊士敦所說的:若說不出言中之意,便永說不出意中之言。英語原文是If you cannot say what you mean, you will never mean what you say。
在整個課程中最吸引我、最觸動我的兩段影片首先是德國電影製片人Philip Gröning執導的Into Great Silence,其次美國電影製片人Arthur Hiller Penn執導的的The Miracle Worker。前者講述加爾都西修會會士的簡約純樸生活,體現了靈魂的寂靜和對天主智慧的追求。後者短短的視頻記敘了海倫凱勒通過水而建立與外界聯繫的奇妙時刻,一個令人感動和振奮的時刻,同時也是愛的奇跡。更意義深遠的是這兩段影片啟發我如何在生命中實踐對主對人的愛。
最後我想借用格林多後書第四章的幾句話來作結束:我在各方面受了磨難,卻沒有被困住;絕了路,卻沒有絕望。感謝天主。
Canny Li (G1) :
感謝主! 我在學習瞭解神聖的過程中,好像劉姥姥入大觀園一樣,大開眼界,增長知識。明白到在以前,我已經在凡俗接觸到神聖的空間。有一次我去參觀厄弗所聖母故居,小石屋內的祭台上,有一尊沒有雙手的聖母像,我一見到覺得很心痛便立即跪下,不停地哭了半小時,完全沒有理會任何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1)伊利亞德所說:「空間並非同質性的,存在着斷裂點與突破點。」正好解釋何以細小聖母故居,能夠成為一個基督徒的神聖空間。
(2)橙與榨汁機,比喻人的生命經過了時間,得到了精華之後,便應時常與人分享,好能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是:
(1)聖奧斯定對音樂在人的靈魂中所產生的影響,給予極高的評價,他說:「聽到你的聖堂中一片和平溫厚的歌詠之聲,使我涔涔涙下。這種音韻投進我的耳根,真理便隨之而滋潤我的心曲,鼓動誠摯的情緒,雖是涙盈兩頰,而此心覺得暢然。」令我產生共鳴。
(2)趙可式害怕死亡的四個分析,是非常貼切的,當中第(3)點:「小朋友突然看到的就是遺體,參加的是喪禮,人們想像死亡的過程一定是很恐怖。」解釋了我因何有殯儀館恐懼症。
印象最深刻的作者是:
(1)伊利亞德,他是20世紀最具革命性的宗教學者,因著他廣博探索世界各地宗教文明的普遍性原型,我們才可一睹那不可見的神聖,是如何影響着我們的生命。代表作是《聖與俗》。
(2)聖奧斯定,早期西方天主教的神學家、哲學家及主教。他的名著是《懺悔錄》。
印象最深刻的的影片是:
(1)天地一沙鷗,沙鷗日以繼夜,在天地之間翱翔,鼓勵我們要不斷開放自己,超越自我,不怕艱辛繼續前行,天主一定會幫助我們。
(2)海倫凱勒,蘇利文老師以自身經歷,無比愛心教育海倫凱勒,將她帶出了脆弱無助的世界,獲得了豐盛人生。我不期然懷念恩保德神父。
瞭解神聖課程是實至名歸的網上寶藏,我現在就像劉姥姥出大觀園一樣滿載而歸。
我要衷心感謝夏其龍神父、Maryam Lo及組長Dominic Chow對我們的無私奉獻。
祝大家身心靈康泰!
Mabel Chung (G13):
在「了解神聖」整個課程中印象最深刻的 :
(i) 兩個句子、
「他 一命就成」(詠卅三6l9;參閱創一;哀三37;友十六14;智九1; 德四十二15)。
1.天主豐富的語言以多種不同的方式、言語和行動與我們交談,讓我們認識祂,也認識自己。「他 一命就成」, 當我們靜下來, 不讓「雜音」的混亂, 發自內心便是純淨的真言, 見証了「天主的 一命就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萬事萬物中聆聽天主的發言 、啟示及行動, 體驗與天主的相遇。我們為了要聽見天主的聖言,懷著信德和
真誠來祈禱、與天主溝通、維持親密的關係、使我們從默想中悟出、汲取天主傳給我們的正確決定、溫情和啟示。天主透過在我們心靈的官能上的行動對我們說話,祂可以觸動我們的內心:透過三司五官,辨別、選擇、做決策,在我們的意志上行動。我們不要依照自己的願意,而要遵循、服從天主的願意。
倘若聽了天主的話語而沒有讓天主介入我們的生活、沒有轉化, 更沒有配合天主聖神的工作, 這就阻礙了「天主一命就成」, 浪費了衪對我們的和恩賜。天主渴望人人得救、生活在衪愛內和擁有意義和光明的生命。
2. 醫用拉丁縮寫詞、拉丁全文 、 中文-縮寫詞 拉丁全文 中文q.d. quaque die 每日一次/ b.i.d. bis in die 每日二次 t.i.d ter in die 每日三次/ q.i.d. quater in die 每日四次Continue……半世纪才真正知道謀生的述語的始末,入學時死記,習慣常用,回望真的有點内心微笑,感謝夏神父给我退休後的恩典。
(ii) 兩篇文章、
聖奧斯定懺悔錄 卷十一,14-28
1.從聖奧斯定懺悔錄 卷十一內讓我更深入明「時間究竟是什麼?」
它明確的概念,如何能夠用言語表達「時間」?如何清楚界定「過去 」、「 現 」 、「 未來/將來」及三者的相關和永恆是什麼。
2.朱邦復(發明“倉頡輸入法”,1978年)多媒體劇作導論第三章、第一節、己、心靈境界;
從這篇文讓我對心靈境界有更徹底的認知, 最關鍵的器官就是心,心就是為追究這些虛無的觀念而產生的,人又由經驗得知,人人都有心,但基於文化傳統或環境認知,並非人人都想追究那些虛無的現象。有人把這種現象視之為靈,但凡被靈吸引的心,皆稱之為心靈。 雖然很多人有心無靈,心的活動卻不曾稍減。當有靈的心徘徊在時空迷離的世界時,無靈的心則被感官的刺激佔滿。事實上有心的靈便是有天主居住在心扉內, 不會生活在黑暗中及靠主得力,這時靈才會與心相合,心靈之燈始能燃起, 互通。
(iii) 兩位作者、
1.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生命的福音》通諭
在《生命的福音》通諭中的呼籲:尊重、捍衛、關愛並服務生命。貝爾格里奧教宗表示,我們該勇敢促進每個人的生命,因為每條生命都具有無可量計的價值。教宗公開接見:對教會而言,保護生命絕非一種意識型態。「生命的福音乃是耶穌訊息的核心」、「身體力行生命的福音」。我們需要懷著感激之情、以行動為維護、捍衛生活 、做愛的見證,保障人性的尊嚴和生命的價值, 慷慨地照顧病患、長者、孤獨的,赤貧的、最弱小的、最容易受傷害的人的性命。天主渴望人人享有圓滿、正義、發展、自由、和平與福樂的生命。
2.老子(前571年—前470年)- 道德經
《道德經》闡釋老子思想甚為精微奧妙,包括其關鍵詞:道、德、聖人,這也展現了老子之完整而完美的「道」概念。因為「道」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幫助我們領悟出自己的生命也是有來源與歸宿的。一切由道而來又回歸於道,所以人生不是虛幻的。如果可以悟道,則個人生命得以安頓。使我們可以更深度地理解老子思想的現代意義,成為自己生命的統治者。
(v) 兩段影片。
1.Frozen - Libera (Let it Go)
1.《冰雪奇緣》講述勇敢又有同理心的女主角艾莎,天生有指尖射出冰塊的能力,但在生氣或害怕時很難控制自己的力量,因此她的父母教她「隱藏,而不是感受」情緒。 艾莎在皇宮長大,在加冕典禮上不小心對妹妹安娜發脾氣,讓王國陷入了永恆的冬天。這幾年陪兩個小孫看這套卡通,兩代不同年齡,大家的汲取和領悟各異,真奇妙。
2.550 million years of human evolution -「手翻書 flipbook」的時空?
2.「手翻書 flipbook」使我回憶年幼時,曾經以這個方式繪劃動畫卡通, 現在才認識到它跟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到空間和位置。而在我們的人生中,時空概念則是可以協助我們思考「存在」的意義和宇宙中的角色。
Lucia Chan (G02):
我係天主教教徒,在香港生活。
參加夏神父的《了解神聖》網上課程。希望從文化及歷史的角度更深入認識天主教。《了解神聖》的課程就快完結。一直以來好感恩有哩個機會,得到夏神父的教導,組長支持鼓勵、各組員慷慨分享心得同筆記。
天主創造世界,天主說「好」。萬事萬物都是美好神聖的。課題關於「凡俗與神聖,神聖的空間,神聖的時間,傳遞神聖的言語,歌頌神聖的聲音。」提醒世俗人 ,生活在天主內,都是神聖的。
夏神父學識廣博,篇排課程、視頻非常豐富。包括世界各地,古今名人。有天文、科學、哲學等等的寶貴資料,好多新角度去認識天主教,讓我大開眼界。另一方面,因為題材是我少接觸,時間局限,理解上有相當的困難。希望繼續溫習,多些了解神聖,不至浪費夏神父的心血。
其中最觸動我的,是神聖的聲音~天主教的聖樂。聖經中的詩篇聖詠,令人得到安慰,抒發情緒,音韻感動心神,感念主恩;在困境中,投靠天主~「天主啊!保佑我吧」「上主是牧者」節奏幫助人心安寧,感受天父大愛。「我是教友」「主慈頌」……多首名曲,都引發人心共鳴。殯葬禮中的告別曲「天家再相見」,「我會好好活下去」,道出亡者的心聲,及家人安慰亡者。使平凡的生命變得不再平凡,主復活我生命!
藉着這課程,個人生活和信仰嘅層次得到提升。
願主祝福大家,平安喜樂!聖神帶領,平凡中生活出神聖
梁翠茵 Leung Chui Yan Janny:
兩個句子:
左傳: 立德、立功、立言, 之謂不朽, 道德經: 死而不亡
道德經: 道可道, 非常道
兩篇文章:
布伯: 《我與你》: 他說到「我與你」和「我與它」令我感到很有趣, 反省到
別人和物件、上主應該是「你」 ,是有情,有自主性,會變化的存在,我們
應該加以聆聽和尊重的。
朱光潛: 《詩論》 :文字在不同背景可有不用的意思,文字也與想表達的可
能有一段的距離,而文字和語言也有不同的,前者是固定的、精髓的;後
者是活的,流動的。這提醒我在看文字時不要隨便理解盲從,而可以加以
推敲求真背後的思想。
兩位作者:
伊利亞德
- 在凡俗中可以找到神聖--
- 「突破點」
- 古時人以上主為中心,生活各項都以上主作為一個考慮
布爾特曼
- 理解基督宗教的思想必須考慮當時的時代背景、文化、用語
- 抽取基督宗教的精髓放到現今的生活
兩段影片:
1. 法國中北部沙特爾主教座堂:一間古舊固定不變的聖堂,但配合了現代的科
技之後,變得活起來,很好的新舊配合,神聖配合現代凡俗技術,令人感到
很活現。
2. Gurdjieff-Movements - Konya Performance, 2013 葛吉夫神聖舞蹈(Gurdjieff
movements) :有很趣的舞蹈,簡單的動作,求內在的舞蹈,跳的人透過感
受和覺察自己,體會偉大與神聖。
結語:神聖是偉大的,人不能完全的掌握,人只可以了解部份的神聖,所以我
覺得人需要有謙虛和廣闊的胸懷去接納未知和一些難以理解的部份,而這卻是
有趣和耐人尋味的,我們可以不斷的探索和修正我們認識的神聖。
Rosa Chu:
分享兩段視頻影片是我以前從未認識的。
影片一是主題三:神聖的時間3.2) 我的神聖時間的19:44 分鐘 Orpheus & Eurydice.
這影片長約50分鐘,我觀看至最後一直不知其內容,又完全不知歌詞是講什麼。直至上網課後,聽夏神父解釋才知道。
影片二是主題四:通傳神聖的言語4.1) 言語與神聖的 7.13 分鐘的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1880 – 1968) water scene。這段片內容需短,但較易明白,只看片刻便明白,無問題!
觀看這兩段視頻影片,對言語的影響給我有兩種感覺,就是有人指引重點,明白之後,更能深入欣賞。了解內容,更容易投入及推廣。
這就如我們的信仰,不能只靠自己,也需要靠別人引導。不只靠信,如能多了解的話,感到信仰能更真實、更可靠、更助福傳。對於「了解神聖」似乎言語是很重要的且不能缺少。沒有言語的幫助,恐怕連最基本對神聖的理解也難達到!
正如我們的祈禱,怎能沒有言語,就算是在心中祈禱,不說出口,所祈禱的內容也離不開語言的組成。有了言語,就能更容易表達對神聖的感受及分享。就算做最簡單的默禱,想專心至極騰空自己,也要有一個字Maranatha或一句「主!請來」的短誦來幫助專注。
Lau May Po:
過去六個月,有幸參加了「凡俗與神聖」深化課程。在這剔除神聖的世紀,難
能可貴地得到夏神父如此用心講解,讓我知道「伊利亞德」這名字、聖顯、宇
宙宗教、宗教人是什麼,更涉及中西哲學等。
不斷更新的網頁,資料範圍廣闊豐盛,令我如劉姥姥入大觀園般眼界大開,執
著不看其他宗教書籍的我,看過中斷的天命,才知道「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各
式各樣的視頻,深刻印象有「蘇菲主義」 、 「教堂建築光暗空間」等,足以與朋
友閒敘時分享。
神聖的空間令我迷惘,對Steven Hawkin 的宇宙論無從入手,為此走訪各區兒童
圖書館、尋找有關的圖文並茂的書幫助理解;黑格爾難明、能借到布伯「你與
我」沾沾自喜,出入圖書館成為常客,竟然感覺良好。
最後,說出最喜樂一課絕對是「諧振神聖的聲音」 ,有機重溫拉丁文法,又能欣
賞多首悅耳的聖歌,又免交功課!一面聽畢永琴的「音樂頌」 ,一面看她寫的
「浪漫主義歌曲中的舒伯特」 ,一樂也!
謝謝你!夏神父。
黎洪傳 (Andrew Lay):
最初看課程主題,覺得不應太難,但點擊進入「深化班」閱讀資料後,發覺自己想得太簡單了。
感謝夏神父爲這課程提供了這麼多參考資料,擴闊了我匱乏的知識領域,很多人物、書籍、音樂 都是我第一次接觸都的。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些資料有的是從其它宗教找來的。(神父胸襟廣闊。)
例如在主題一凡俗與神聖的概論,神父介紹了「蘆葦之歌」,它是波斯伊斯蘭蘇菲派神秘主義詩人 莫拉維的《瑪斯納維》卷一的序。
這「蘆葦之歌」是蘆葦造成的笛子吹奏的歌。這蘆葦指的是人的靈魂,這蘆葦渴望回到它的出處, 為此而感到悲痛,奏出此歌。就像人的靈魂渴慕天主。(聖詠42:2-6)
「蘆葦之歌」:
I seek out those whose hearts are torn by this separation.
For only they understand the pain of this loning.
Whoever is taken away from his homeland yearns for the day he will return.
這蘆葦造的笛子不是用風而是用火去奏出歌。這個火是「愛」,若沒有愛,人的生命還有何意義。
The sound of the reed comes from fire, not wind- What use is one’s life without this fire.
It is the fire of love that brings music to the reed.
主耶穌告訴我們最大的兩條誡命是愛天主和愛人。(谷12:28-31)
我們在聖詠 51 首向上主呼求說:「天主,求你按照你的仁慈憐憫我,依你豐厚的慈愛,消滅我的 罪惡。」我們也以愛和仁慈 (Mercy)對待他人。
最後「蘆葦之歌」告訴我們若要聽它的歌,我們要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放棄。
To hear the song of the reed everything you have ever known must be left behind.
寫這分享時是七月三十一日,正是聖依納爵的瞻禮日,使我想起聖人的祈禱 Suscipie (Take Lord and Receive)
Suscipie:
Take, Lord, and receive all my liberty, my memory, my understanding, and my entire will, all that I have and possess. Thou hast given all to me. To Thee, O Lord, I return it. All is Thine, dispose of it wholly according to Thy will. Give me Thy love and Thy grace, for this is sufficient for me.
這是聖依納爵神操後向天主奉獻的祈禱。夏神父在第二堂,也用了半杯水的概念,去表達空虛自 己實行耶稣教導的神貧。
不同宗教都有同一信念:回歸自己的造物主、以愛和慈悲去生活、要能回歸造物主便不要把持在 世的一切。
在主題五諧振神聖的聲音更是一個驚喜,神父在網頁放了很多聖樂,其中也包含了其它宗教的, 印度教的 OM(唵)Chanting 和中東阿拉伯的烏德琴音樂(OUD music)。也給我介紹了一位十二 世紀的德國女聖人 Hildegard von Bingen。她是一位聖樂的作曲家,神父也放了她的作品在網 頁。正如神父在堂上所說,我們真的不要偷懶,要去聽這些聖樂,想信神父花了很多時間在此。我聽了 St Hildegard von Bingen 的聖樂後,便一定要去認識她,所以在網上找了關於她的生平。
記得曾有一位女同性戀者,她在改過皈依基督後,被邀作見證,她提到每當感到誘惑時,都會聽 Gregorian Chant 去驅走誘惑。
每主日早上我也用 YouTube 播放 Gregorian Chant ,以準備心靈去參予主日感恩祭。 最後,除了感謝夏神父之外,還要向神父說聲抱歉,因為我是個懶惰的人,未有善用神父在網上的資料,希望這網頁不會被刪除,讓我可繼續在那裏閱讀和聆聽那些豐富的知識。 願主保守夏神父,賜神父健康!
Ida Hsu (G24):
我是參加了普通班的學員,在這7個月的課程中,充心感謝夏神父給我們準備及編輯這樣豐富的課程資料,及付出許多時間,真的感激夏神父及學校所有成員。
我開始的時候,是以好奇的心態去學習,但經過這五個主題神父的講解,尤其在每主題後聽到深化班學員的分享,真令我覺得感動,在他們分享中,可以使我加深對那主題不同角度的觀點。我亦有遇到很難了解的慨念,如在「我的神聖時間」那一課,自我及本我以至到永恆都是較抽象的概念,但對於我這個哲學文盲是真的摸不著頭腦!在「空間、宇宙、人」這一主題,挑起了我的興趣,尤其Lemaitre的宇宙大霹靂起源論,我覺得跟創世紀好像有點聯繫。
我對在「言語與神聖」這一課也有些思考,夏神父介紹了十七個對語言研究的學者的看法,朱光潛認為情感、思想、語言是互相聯貫的。我覺得語言是一個media,將情感及思想從心內帶出來,向外宣示。語言可以是一種工具,可以讓人學習使用,隨著地方,風土人情,世代文化的變化,這語言也會改變,就像中國文言文到白話文,及繁體至到簡體一樣。也如耶穌時代用阿拉美文Aramaic, 也有Hebrew. 聖保祿宗徒用希臘文,Hebrew 及在羅馬時侯有拉丁文。這都是使用不同語言作為宣講的工具。我想現代人用電訊,手機及所有電子平台,也漸漸發展了共通語言,例如emoji. 只用圖象去表達意見及看法。
最後再次多謝夏其龍神父,我的組長Trish 及Frank,Miriam 及學校的負責人員,令我可以順利地學習這「了解神聖」課程,也感謝主及聖神帶領,願主祝福你們。🙏🙏”
Alice Chung: ???
Session Two
Betsy Lai:
*不一樣的宗教課
*第一節看的第一段錄像已經很震撼
*簡單而虔敬的儀式
*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天主教
*了解多些和其他宗教的異同
*尤其是印度教,多個片段簡單扼要說重點
*涉及範圍:歷史、天文、科學、語言學、哲學
*錄像、文章帶來很多新的角度
*視野拉闊拉高,更明白太多東西不瞭解
*確是被凡俗人事帶動生活
*需要更多寕靜的時間沉澱
*感謝神父用心整理的書目及資料
Sling Wong王碧霞 (G26):
「了解神聖」自24年1月20日開課至今已完成八份分享。通過夏神父的教導,課程的內容十分豐富,有凡俗與神聖、神聖的空間、神聖的時間、傳遞神聖的語言和歌頌神聖的聲音。夏神父從歷史文化、科學、倫理、神哲學去帶領我們認識神聖。介紹上下古今的學者十分廣博,神父有次序的逐點介紹,當中為我非常有得着!
「凡俗與神聖」這個課程為我頗吸引,為我來說神聖的空間不就是我和天主的碰觸嗎!基督宗教信徒自然想起耶穌基督。耶穌進入凡俗的空間,祂存有人性和天主性,將天國人間再接通,通過十字架,復活的奧蹟。讓世人在凡俗中回應永生的救恩;凡俗中成聖,回應天主的愛。
天主賦予人自由意志,能選擇真、善、美、愛的天主。今日人工智能Al的出現,卻沖擊著人的自由意志,教宗已否定AI帶給人類希望。
耶穌的聖言福音,「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若14:6)回應天主神聖的救恩,每日祈禱、福音聖言、感恩祭、讚美天主、行愛德,確實感受到神聖的觸踫。
夏神父對拉丁文十分熟悉,仍是值得學習的寶庫。梵二之後,本地化使更多平信徒認識天主的聖言,福傳普世。
感謝夏神父,Maryam和各位組長的付出,「了解神聖」為學員朝著同一方向,聖神帶領;有如教宗帶領著教會信徒共議同行,凡俗能朝向神聖,共融合一,天國在人間。
Lornita Cheung (G03):
在日常生活裡,離不開言語、時間、空間、音樂等等。上了《了解神聖》網上課程後,以前沒有留意到的事物,現在多了觀察和思考,希望自己了解多些周邊的人和事。
21/7/2024(日)主日彌撒,如平日一樣到聖堂參與彌撒,但當天很特別,一齊同lift的代母,及在路旁拿著手杖的堂姊,見到代母,我很高興,因為很久沒有和她一起參與彌撒,我話點解堂姊咁辛苦行斜路及上石級到聖堂,代母話,她想自己步行上聖山,我即時的反應,覺得自己好膚淺,堂姊好有深度,她自己有腳患,都堅持步行上聖堂,因為上聖山是不會搭lift的。
另外,平日參與彌撒,我喜歡坐中至後排位置,很少坐在前排,今次和代母一齊坐在前排第三行,感覺好特別,望得很清楚,聽得也清楚,好似容易接觸到神聖。
Christine Mok:
過去 7 個多月的學習的確令我獲益良多。學習内容是我沒想象到 的。夏神父的課程設計和策劃是如此的充滿著美感。其中的内容不但 包含神哲學和靈修,甚至美學和藝術欣賞等。學習的同時亦可欣賞到 美樂及享受浪漫時刻。
每一個課題都觸發及帶動我深入地思考從未想 過的問題或概念。甚至在我過往的神學研究中沒有接觸過的。幫助我 在忙碌繁重的生活中,停下來反思及平靜地調整内心。從俗世領我進 入神聖的時間空間。尤其夏神父的談吐猶如一位慈父在説話,令聽者 心境舒暢。此外,我喜歡夏神父介紹的書,其中有些雖然以前已看過,卻忽略了某些課題,令我如尋獲至寳般。
我期待不久的將來再有類似的升級學習,跟隨夏神父在邁向天主 圓滿之路上繼續尋寳。
Luke Tse:
回顧我學習「了解神聖」課程,我的反思如下:
1. 每個課題所交出的功課,感覺大部份的時間都是為做而做,沒有經過嚴密的思考而寫成;然而,夏神父給我們機會提問和邀請我們作幾分鐘分享,才催促我自問這課程讓我學到了甚麼。
2. 霍金等科學家所提出宇宙、時空的理論,無疑地衝擊了我所持守幾十年的宗教信仰:究竟天主是否無始無終?(我們所認識的宇宙之外有否時、空的存在?) 究竟天主有否創造天地萬物、人類呢?(「強人擇」和「弱人擇」原理) 這些問題都很教人迷茫…
幸好夏神父及時指出,可以用現象學的角度去看問題!於是我用了些時間去重讀第一主題的文章,明白「凡俗人」以科學、客觀去理解問題,其效果往往是「消除神聖」;而「宗教人」以自身經驗、意識、意表符號去了解「神聖」。
…..伊利亞德認為宗教乃是一種蘊涵著精神價值並且典型地表達了人類生存境況的文化現象,為了發現它的意義,所需要的不是自然主義的所謂“客觀性”,而是解釋學學者富有理解力的同情心; 要想了解學者自身傳統之外的宗教人的心靈世界,最好的方式是“全然投身其中”,深入核心,去把握其中承載的全部價值。…..
(沙湄:宗教現象學方法的兩難——讀伊利亞德的《聖與俗》)
3. 對課程一點建議:學員於網課之外的互動不足,如果可以,學員自願組成讀書小組,通過互相討論和支持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成果。
Stella Chu :
在歷史分享,重溫人類歷史及教會歷史
為什麼 13 世紀開始至 18 世紀藝復興時代湯瑪斯跟亞里士多德的思想連貫一
起,
還有把我們中國元朝攻打西方,絲綢之路馬可孛羅結合把印刷術火藥帶到歐洲
咁原有神聖進入凡俗。不停的工業革命。
非常之值得我們現代人的反思。
現代人覺得不需要讓人控制自己可以操控一切這樣就很容易剔除神聖,消除神
聖之後好多現代人嘅感覺焦慮迷惘,悲觀厭世因為已沒有滋潤及支配生命的動
力,就以無意識的衝動來代替神聖。
我好感激夏神父安排呢一個神聖嘅題目
好讓我哋,尤其是我,溫故知新。
從凡俗與神聖,從概念至對耶穌基督信仰方面,基督徒的問題,以至各哲學家
思想家的時間空間理念,與神聖的關係,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從來沒有想過可
以把這些連在一起。
更把神聖與言語聯繫起來,帶出自我和本我,超我等概念一一夢想實現。
最後是最估不到的連聲音頻率震動也跟神聖有關,這個我真的真的非常欣賞及
可以看到夏神父對我們的愛以及對我們的這個課程所付出的。
我亦都要多謝 Maryam 以及 Dominic,如果冇他們,我們這個課程也不能做得成。
最後也多謝各同學一起上課,Inspire 我好多問題及答案,你們的學習,你們的
功課,雖然我不能每一篇文章都睇,但看到的,都使我獲益良多,感謝你們。
好開心,我哋香港隊遲啲可以約埋一齊飲茶見面,多謝夏神父 Maryam 安排這
個課程,大感激,謝謝
最後小小的要求,由於夏神父俾我哋嘅資料真的很多,我要 Confess 我睇唔晒,可否之後課程完結之後,仲可唔可以容許我們繼續睇呢?謝謝你們。
Cecilia Yuen 阮素文:
我首先衷心感謝夏神父花了那麼多的心血和時間,為我們設計了這一套嶄新的課程「凡俗與神聖」。起初真的一頭霧水,不明其所以然⋯⋯但跟着夏神父一課一課,一步一步的帶領才開始領略箇中的意義,慢慢從中領略到那神聖的味道,而且開始感受到這味道的甘飴!
當Maryam 叫我做最後3分鐘的分享時,我腦袋裏一直出現一幅圖畫。同時聽到一個聲音叫我去分享。我有點為難,因為如果我要做這幅畫的分享,我是無法在3分鐘內完成的⋯⋯我很坦白的向Maryam 說,並向她申請了多3分鐘。她非常好,一口答應了。好多謝她給予我這個機會。
這幅圖畫是去年在以色列朝聖時,畫在一間聖堂(依稀記得好似是復活雅依洛女兒的地方)的地下室的牆壁上,一幅很像闊銀幕那麼長的畫。
當時,帶隊的導遊宗神父叫我們下去在畫前作默想,但不可拍照。我只好把這幅畫用心記下來,然後默存心中、烙印於記憶中⋯⋯
現在讓我帶大家去默觀這幅畫。但我要預先聲明:我是一個五音不全、毫無藝術細胞可言的人。我對音樂和藝術都是一竅不通的,所以當夏神父在一次課堂中帶領我們以藝術和神聖給我們分享時,坦白說,我真的沒有很大的共鳴,因為我沒有這個素質。但奇怪的是,最近這幅畫像一直在腦海中出現(直到我寫訊息給Maryam 才停止)⋯⋯其實,我回來後已經忘記了,但這聲音竟然要我為此畫作分享。
(容許我請大家閉上眼睛,讓我嘗試在聖神的帶領下,帶你們進入這個神聖的時刻⋯⋯)
這幅畫其貌不揚,沒有華麗的色彩,非常平華樸實,更無動人、吸引人的地方,因為只看到十幾對男人的腳在匆忙的走路。如果你去過以色列,你便會感受到黃沙片地,特別是在耶穌那個時代,更是塵土飛揚!所以整幅畫大體是以黃白色為主。畫家精僻的地方:就是他把不同人的腳細緻地描繪得栩栩如生,尤其是耶穌的一雙腳,一眼便看出⋯⋯整幅畫最突出的地方便是在左邊有一個婦女的頭像,她趴在地上,一雙充滿希望的眼睛盯着耶穌的腳,內心充滿着期盼和信心,伸出她那瘦長的右手,穿插在不斷正在趕路的人群的腳中,她用盡氣力,把她的手越過每隻有可能踏在她手上的腳,以迅速而又不屈不撓的精神把手伸向耶穌的腳⋯⋯她滿面的驚恐、害羞與她的淚水和汗水混成一體⋯⋯但她那無比堅毅的信德戰勝一切障礙,因為她此刻滿懷希望——醫治身上所患的12年血漏病!
眼前的這幅畫像畫的就是她的手快觸及耶穌的衣繸⋯⋯這神聖的一刻!就這神聖的時刻震撼着我的心靈、彈動着我心最深的深處!如果我是她,我會這樣不惜謙卑,趴在地上,在眾多可能被踩到的腳下匍匐前進去接觸耶穌嗎!?她雖羞於自己的不潔和所承受多年來的病苦,嘗試以其凡俗的身軀,冒死向神聖的生命開放。
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信德、這是一個多麼深邃的渴求⋯⋯
而我有對主這一份的信和渴求嗎!?
此刻,我反躬自問,我常對人說耶穌是我的「愛人」——我常在人前跨耀我和耶穌的關係!若我與這婦人相比,我更不如她臉上的塵土⋯⋯或許我是那兒的一對腳,並沒有理會別人的感受或需要,只管自己和耶穌一同前行便足夠了,忽略了身邊眾多需要求助的人的渴求或關心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常以自己的角度和感受出發⋯⋯
這位婦人,她完全在沒有人注意她、忽視她的存在中,她卻靜悄悄地接觸到神聖的根源、碰觸到那神聖的慈悲,而獲得了醫治。耶穌為了更進一步醫治她的身心靈,把她引到自己的身邊,並親切地向她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好一句如此窩心的說話,徹底醫治了她身心靈的健康。讓她重拾自信,能在人前坦然的承認自我的存在!
我們要向神聖開放,必須通過我們凡俗的身軀和思維,我們的身體雖有限,但我們的思維卻無限!
最近看了一本書「默觀的力量」。書裏面有一些很發人心省的話語,值得我們深思:
真實的靈修生活的第一階段就是學習認識天主。默想正是此意,花時間了解給吸引我們愛上祂的這位天主是誰,祂代表什麼,祂看重什麼,作祂的朋友又是什麼意思。
默想是用我們的理智去發現天主是誰,學習更充分地認識祂,好能愛祂更深,並且更忠信地跟隨祂。基督徒做默想,最重要的一本書就是聖經,天主在其中向我們自我啟示。
漸漸地,我們默想時對聖經和天主的片段認識,會成為無縫的整體,我們愛的焦點也更加清晰了。
默想是靠理解力來正確瞭解天主的啟示,而默觀是運用想像力來達到相同的目的。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夏神父講解神聖的時間和空間時,他說當我們在聖堂參與感恩祭時,二千年前的神聖時刻就在此刻臨現。聖堂內的此時此刻就是二千年前的神聖空間;而聖堂外的時空仍屬於此刻現代的時光⋯⋯太震撼了。
以前我讀過一位聖女,她看到祭台上神父舉揚的麵餅變成耶穌的身體;神父舉揚的聖爵盛載着從十字架上流下來的血。我那一刻的觸動並不如夏神父所描述的來得真實和震撼!每次在感恩祭中都會有回到二千年前的場景——吾主為我們的犧牲。
主說:「如果你知道我如何愛你,你會喜極而泣。」
教宗方濟各說:天主的國以愛為基礎,它根植於我們心中。只有耶穌能賦予我們生命新的意義。
在這半年多的學習中,讓我這隻井底之蛙,一步一步的爬上井口,坐在井邊,驚嘆神聖世界之偉大,由時間、空間、言語、聲音⋯⋯;由浩瀚的宇宙中到心靈深處,都是充滿着天主的愛,天主對人的慈悲。祂痛恨罪惡,但憐憫罪人!我們這些帶罪之身的人才得以在祂的神聖生命中不斷成長,才有機會獲得神聖生命的延續。願主永受欽崇、永受讚美至於無窮之世!
主,求祢使我們常以被派遣爲榮,一心救助眾人,今生在祢的教會內聚首,日後同升天廷,仰瞻祢的聖容。Amen
在此再次感謝夏神父嘔心瀝血,為我們度身訂造製作的課程內容。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神聖的主的生命,如何改進與主與人與大地的關係。
並衷心多謝 Maryam 、Dominic、和 Teresa ,你們為幕後的工作所付出的辛勞。尤其是Dominic 每次給我們盡心盡力的寫通告、筆記等。慶幸我們有一班如此實力的團隊支持這個課程,使這課程順利完成。讓我們深得課程的滋養。並感謝所有學員的參與,努力不懈的學習精神,令我起敬。好開心我能成為你們的一員。
感謝天主聖神一直眷顧我們,賞賜我們各樣神形所需的恩寵。願主保佑大家平安喜樂。
Cynthia Pon:
影響最深的是布伯的《我與你》(一種釋放),和若望福音導言(確是層出不窮的契機)。
「了解神聖」課程給我一個走進繁深又回到簡美的過程!
書是讀不完的了😄 掙扎著寫每篇習作,但感謝神父給很大的自由度去選擇課題,亦因此有機會藉消化課程知識,從而回憶和整合一些淡忘了的生命歷程,天主與我一起走過的日子。
如果之前係覺得天主在我面前或我在天主面前,現在的感覺是天主在我身旁,就如箴言說 : 「我已在他身旁,充作技師……我天天是他的喜悅,不斷在他前歡躍, 歡躍於塵寰之間,樂與世人共處。」(8 : 30-31) 是一種新的輕鬆、遊樂的感覺。
咁福傳呢?
試過同朋友分享課程的一些問題或見解,但不成功,有點突兀不自然。反而是分享日常時,有時彼此感受到一份恩寵的臨在、祝福,甚至為我是轉化。 布伯(和教宗方濟各)說不是給人教義和教條,走出框框,包括宗教與「神聖」的框框。世界不可怕而是可救贖。天主在耶穌基督身上做咗啦! 希望我哋繼續。
感謝天主,感謝夏神父、Maryam及團隊和各位同學的盡心給予和參舆 !
Session Three
Barbara Leung:
最後晚餐:
飲食是人類賴以維持生命的一種方法,也是凡俗的東西和事宜。耶穌在逾越
節前一天的晚上舉行最後晚餐,將麵餅和葡萄酒這些凡俗的飲食祝福了,變
成最神聖的聖體聖血。耶穌把這個餅當作他的身體,並說:「這是我的身
體」,同樣拿起葡萄酒說:「這是我的血」,成為新的盟約之血,使我們最
深刻地與他連繫,彰顯了耶穌對我們無限的愛。基督徒領受聖體聖血的時侯,
直接將耶穌所說的具體化實現出來轉化自己生命。
最後晚餐是宣告了對世界計劃的轉捩點。基督的完美犧牲救贖了他子民的罪,
接受他的信心,我們將永遠與他在一起。
Frank Ng:
今晚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下呢幾個月以來自己經歷咗三段嘅心路歷程。 第一段係關於「凡俗與神聖」, 第二段係「語言和聲音」嘅傳遞,而第三段係關於夏神父為課程所提供嘅豐富資料。 喺「凡俗與神聖」嘅課題𥚃面,我對於夏神父嗰半杯水嘅比喻有深嘅感受。到咗自己呢個年 紀,究竟係繼續加滿呢半杯水,抑或要學習耶穌咁,空虛自己,把半杯水喝光,係值得我反思 嘅問題。 而神父嘅榨汁機比喻更加鼓勵我對人生嘅痛苦同埋肉體嘅折磨,以積極態度同勇於承擔自己嘅 使命去回應。
「誰若為我和福音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
- 馬爾谷福音第八章三十五節。
呢個亦係我哋作為基督徒,以「活在當下」去實現自己到達當下以外嘅永恆之法。 而第二段經歷就係我睇到海倫凱勒嘅短片,佢喺自傳之中咁樣寫:「突然,我感到一種朦朧的 意識,好像忘了什麼……一種思緒回歸的興奮;不知何故,語言的奧秘向我揭示了。我當時就 知 Water 的意思是路過我手的美妙而涼爽的東西。活生生的話語喚醒了我的靈魂,給了他光 明,希望,讓他自由。」 對於海倫凱勒的經驗,我也有類似嘅感受,就係我第一次被聖言打動的那一刻,祂就好像給了 我光明,希望,和自由一樣,我整個人活起來。
而咁多年來,自己對信仰尋尋覓覓,亦好似夏神父上次分享嘅一首歌”let me fall” 一樣,其中一句歌詞係:
“Let me fall, the one I want, the one I will become will catch me. “
我相信喺凡俗中找尋神聖,最終我會搵到自己,亦同時會搵到天主。 而最後對於夏神父為我哋呢個課程所準備嘅豐富資料,我想引用李天命先生喺「思考藝術」𥚃 面嘅一段文字:「愛的本質就是重遇自己另外的部份。許多人在世上蒼蒼惶惶,東尋西找,就 是要重遇自己另外的部份」。
感謝下神父,讓我尋回自己東尋西找嘅部份。
主佑大家
Agnes Tsang:
參加「了解神聖」這個課程是希望不斷學習以保持對信仰有更多的明悟,另一個動力 泉源是夏神父任導師,聽夏神父講書就好像進入圖書館,跟著一位慈祥溫文導航員娓娓道來中 西歷史、藝術、文化、詩詞、語言音樂,還有拉丁文,是非常享受和有趣的,衷心感謝夏神父 負出時間和心思。
主題一「凡俗與聖神」一出,我有點感到(中伏)報錯課程!收到需要看的大量資料真是 吃不消,也不知從何了解和明白,還要寫一千至二千字的功課,即時考慮是否轉普及班不用做 功課好些,幸有 Dominic 每次課堂的筆錄,才能東抄西砌完成交功課,在此要再次、再次多謝 Dominic 艱辛的筆錄!雖然,我這種為完成功課的學習態度是不對的,但做功課過程仍有得著, 我對課堂的講解和資料多了思考,就如(神聖就是自由的障礙)的延伸提問是人追求的自由是 有限制嗎?另一個反省問題:傳道—令人感染神聖——現實中令人感受神聖實在不容,凡俗中 的修道與傳道可能同樣是「凡俗」之事!
另一個專題「時間」,這個專題為我真的是很深,很難明,但又覺得很有趣味,原來 要解釋時間都不容易。而特別深刻是聖奧斯定《懺悔錄》——過去事物的現在便是記憶,現在 事物的現在便是直接的感覺,將來事物的現在便是期望。為我膚淺理解人生是時間倒數,或更 需要自我勉勵就是:活在當下,懷抱希望!
最後「凡俗與神聖」這個課程的學習確實獲益良多,再次衷心感謝夏神父、Maryam 和 Dominic,還有同學們坦誠分享!感謝大家!感謝天主!
另外,有二個提問:
1. 請問夏神父接著會有延續或新課程開辦嗎?
2. 現在網上「凡俗與神聖」的資料會保留多久?
祝福大家身、心、靈平安喜樂!
Claire Shah:
1. Course introduced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for knowing our God
2. The contrast of Sacred and Profane I never thought of before
3. Realization that Sacred is all round ...and available through Space, Time , and language created for us to connect with God
4. I think this course is quite essential to break the ice of Catholics as born富二代 as well as learn to eagerly pour 🫗 our entire cup of life for the love of God
Wong Siu Fong:
1:從來都唔喜歡唱聖詩(但喜歡聽)
2:彌撒時大家唱聖詩,我只是行禮如儀。冇感覺。
3:今次上堂,有少少改變。開始去了解根源。當中有上網搵,也有去到現場。上第一個環節跳舞,我真係去咗多倫多個Centre參觀,仲訪問佢哋 。
4:最影響我生活態度,係唱聖詩部份。開始留意讀經一同讀經二的關係,同時都開始留意聖詩跟讀經跟當日主題的關係,這時候每台彌撒除咗禮儀部份,聖詠就係誦經,感覺好舒服,同天主距離又近了。
Elizabeth Lau:
天主的話
趙一丹在聖經神學辭典裡指出天主藉著講話,給予人啟示,也同時行動。耶穌在十字架的臨終七 言,第五言是「我渴」”I Thirst”,通常猶太人過逾越節晚餐是渴四杯酒的,祂的第四杯酒是在十字 架上,在祂生命最後一刻所喝的,這就完成了祂的逾越節晚餐,衪在世的救贖工程也完成了。舊約 已過去,新約開始了,血和水從祂的肋旁流出,教會𧩙生了。因此,教會的首要使命就是傳揚福 音。我們追隨耶穌的人,就是教會 - 你和我,所有的基督徒。耶穌渴望我們去認識衪,愛祂,並為 他人解渴。
兩個月前我去了馬其頓,Mother Teresa 出生的地方,在她的紀念館留 連了幾次,她生平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這𥚃提供了我一個神 聖的空間和時間去作默想和祈禱。在修女的小聖堂裡,聖體櫃後面上方有馬其頓語寫著「我渴」。
她建立的仁愛修會第一章使命是為十字架上的耶穌解渴去愛衆靈、常與聖母一起在 十字架下舉起杯爵為解耶穌那灼熱的渴,為滿足祂無盡的渴(圖聖母像和修女),修女們需要持續 作生命的奉獻,她説:「不是因為我們一定要,祇因我們愛。」(圖 -修女照顧弱小孤兒)
Mother Teresa坐船離開她在愛以蘭修會往印度時她是十八歲,接受召叫裡的召叫。臨別時她寫了 一首告別詩:「主,請接受我這愛的奉獻,願眾生歌頌祢的名,我唯一的懇求是准許我去拯救最少 一個祢願我拯救的靈魂。」她曾説:「如我成為聖人 - 我定會是在「黑暗」的那一個,會持久在天堂 缺席在世間去點亮那些處於黑暗的人靈。」
行動就是超越言語的象徵,如神學家布特曼分析人類生活的特徵是連續的決定和對新可能性的 開放,這是用「言語」作渠道,接收或發放出去。耶穌是「言語」的傳遞者, Mother Teresa 接受這 「言語」的啟示,並用行動一生奉獻,去為耶穌解渴,給回窮困臨終者尊嚴,用愛去感動世界,感動 了我! 恩神父,感謝您的教導
凡俗遇上神聖
歐洲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教堂,大多是中世紀時期建的,教堂與歐洲歷史緊緊 相連,這我連想到歐洲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珍藏歴史文物宗教藝術,見證歴史。我每年 都到歐洲探女兒家小住及遊歷,每到一個地方,除教堂外,我也到訪過很多國家的博物館,博物 館內,收藏了不少基督宗教的藝術品,以油畫為首。文藝復興時期,也是西方藝 術最燦爛時代,從舊約到新約的聖經故事和聖人事蹟,在畫家筆下用不同方 式展現在眼前,栩栩如生,教堂是神聖的地方,我覺得博物館的宗教陳列也提供了遊人一個神聖 的空間和時間,尤其以我是宗教人, 一邊看,一邊默想畫裡的教會人物和事蹟,特別是舊約對先 知的啟示和耶穌的生平,聖神通過藝術語言向我講話,在這裡凡俗遇上神聖。
影片的啟發
講到影片,我特別喜歡在第二課凡俗與神聖放的Botafumeiro 在Santiago de Compostela 聖雅各伯教堂裡彌撒聖祭時獻乳香的情境,教會教導,乳香的煙與祈禱,由天使手中升到天主面前,籍著基督,天主子民被聖化,成為活聖殿,每位信友都是屬神的祭品,那是多麼神聖的一刻,當時 我心在移動,我決定在五月到歐洲時要去行聽聞已久的Camino de Santiago。
我們行了共六天,一步一腳印完成這心靈之旅,內心的喜悅難以言喻, 我經驗到心靈的洗滌,也 體會到在這條路(The Way) 上如何改變朝聖者的人生,這條是生命之旅。”Buen Camimo” as the pilgrims on the road would say to each other! 在大堂参與pilgrims‘ mass領聖體時我感動流淚,抬 頭看到有其他朝聖者也眼中有涙在默禱,頓時令我震撼。(聖雅各伯教堂內) 另一個影片是關於海倫凱勒,當她的手觸摸到水時,她經歷到活生生的話語喚醒她的靈魂,開啟 了她的生命,帶給她光明,希望和自由。
還有在主題五:諧振神聖的聲音 由Maria Coman(Romanian Voice) - The most beautiful love hymn (格前13,1-8)
愛超越一切: 我若能說人閒的語言,和能說天使的語言,但我若沒愛,我就成 了發聲的鑼...,
Maria 在神聖的東正教堂內用Romanian 語在訴說愛的語言,神聖的聲音,令聽者 的我沉思於愛的意義內,多陶醉啊!
Melody Chen:
# 從神父的講課中重拾初心
### 第一對音樂的感動
曾經,我是一個很容易被音樂感動的人。無論是古典樂還是當代音樂,我都能反覆回味,沉浸其中。那時候,儘管我人生經驗不多,卻能因為一首音樂陷入深思。然而,踏入社會後,我漸漸失去了對音樂的悸動。有時甚至對聲音感到反感。
在神父的課程中,討論宗教與音樂的環節讓我重新思考。這在許多線上課程中是少見的,但卻十分重要。當今的流行音樂,往往是用眼睛來吸收的。人們更關心的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舞動,而不僅僅是音樂和歌詞本身。
相比之下,宗教音樂則是用心靈去吸收的。神父選取了不少重要的古典音樂作品,這些音樂家深入研究樂理,試圖透過聲音的律動接近天籟。神父又邀請同學清唱拉丁文歌曲,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音樂的悸動。一首動人的音樂,除了編曲的巧思,還需要演出者的誠意和虔誠。
### 重拾對知識的好奇
神父的課程也讓我重拾對知識的好奇。他選擇的書籍和文章超越了經典經書,涵蓋宇宙大爆炸、無神論者的人類歷史,以及人工智能的相關論文。我順便閱讀了《人類大歷史》,其中提到人類為了自由而發明的工具,最終卻成為這些工具的奴隸,這啟發了我對人工智能的思考。
這些內容讓我們這些宗教人士開始以超脫經書的視角,思考當代人類面臨的重要議題。進入社會以來,我的知識追求多以務實為主,或許是生活圈子的限制,也可能是內心的功利導向。我感謝神父喚醒了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當代議題的關注。宗教人有一份超越俗世、出世做人的心,但是神父也啟發了我們保有一份入世處事的關切。
### 對學問的敬畏
神父在一堂課上提到,試驗了ChatGPT後,他感慨未來可能不再需要講課,大家可以直接和AI對話。這番話令我深思,究竟人類自己做學問、以及人與人之間知識的傳承在AI的潮流下有何意義?
我想起中世紀的學者們,為了追求知識,忍受飢寒,甚至在疾病與貧困中去世。中國歷史中,唐三藏取經的故事亦在我心中浮現。曾經,我們的祖先為了求學問付出了巨大努力。如今,我們卻只需輕點指尖,便可獲得海量知識。
我不禁思考,若中世紀的學子和唐三藏回到今天,會有什麼感想?當資訊變得輕易可得,我們是否失去了對知識的耐性和敬畏之心?
我記得神父在課堂上展示的文章,裡面有不同顏色標記的重點,這讓我深刻感受到他對知識的用心與敬業。追求學問的過程是否比結果更重要?我曾讀過一本書,提到在資訊泛濫的時代,人們反而懶於思考,批判性思維顯得重要且迫切。
### 人類與AI的本質差異
究竟AI和神父之間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雖然AI能掌握更廣泛的知識,但我認為神父有一個重要的特質:他是有故事的人,而AI則沒有靈魂。神父用生命書寫了獨特的軌跡,透過與我們的互動,我們感受到他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透過神父與Maryam安排的分享環節,我們也與世界各地的同學交流,又有同學無私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以及課堂筆記,這份情感的觸動和生命的對話,是AI無法取代的。
事實上,我曾經整個下午與AI對話,那段時光令我一度很亢奮,知識如魔法般湧現,但最終卻感到空虛。神父的功課和Maryam的推動,讓我在生活壓力下,雖然未能完成所有作業,但每一份作業都經歷了難產的痛苦。
這份醞釀的過程,以及最終能與人分享的機會,讓我感到一種滿足的餘韻。就像泡茶一樣,茶葉在滾水中經歷煎熬,最後釀成甘甜,令人回味無窮。
回到當初的問題,我認為即使那些學子以及取經的人,即使知悉AI的存在,他們依然會繼續他們的旅程。因為那些身體力行所收穫的經歷、那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傳承,相信都不是AI可以企及的。因此,我認為大家無需感到氣餒並且希望神父不要低估他講課的意義!
Elizabeth Cheng:
夏神父,您好!感謝您八個月來慷慨地分享您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智慧。課程的內容好豐富,而我接收、理解的能力實在有限。所以,Maryam替我報名分享學習所得,我既感恩又躊躇,既未學懂,何以分享?
某天,收到Maryam給大家的信息:交齊了功課的學員,可得到優異證書。那一刻,天主醫治了我心靈的短視,讓我看到,祂透過這個課程賜給我令人驚嘆的恩寵。
多年來,勤奮學習,理解所學,這給我帶來安全感。但在「認識神聖」課程中,這虛假的安全感被打破了:即便多年廢寢忘食,我都不可能讀完、更談不上理解、消化您書單上的內容。這曾令我感到挫敗和無助。但在收到Maryam信息的那一刻,我忽然領悟,天主透過「認識神聖」課程,邀請我接受新的學習和存有的形態:不是靠理解而「掌握」知識,企圖喝乾知識的洋海,而是學習暢游於「不知」之海;不是靠「苦學」而鞏固虛假的安全感,而是在驚嘆和感恩中謙卑地生活,與人事物相遇。這是參與課程所得最大的恩寵。
其它方面的感恩:
上課前後,您為我們預備了豐富的內容;您讓我們藉著撰寫及分享閲讀報告,互相學習及啓發;在大家分享作業時,您藉著提問,將我們所學/寫最好的方面展示出來。您爲我們創造和守護慷慨、安全、開放並互相支持的學習環境;這激勵我更加留意為他人營造和守護與天主相遇的空間。
在我轉入天主教會的前後,透過參與這個課程,讓我認識新的家人,並有機會整理信仰歷程。在過程中,越來越明瞭,這個決定最終不是關乎天主教或新教,而是關乎在心靈自由中跟隨天主,回應祂的召叫。課程拓寬了我的視野,且實在、具體地提醒我,不因基督信仰傳統之不同而設置藩籬,而是在天主廣闊的愛中,成爲橋梁,參與共融合一的工作。 感謝您和、Maryam 和深化班的學員們,與我歡慶加入天主教會這個人生重要的時刻。
夏神父,感謝您帶我和各位學員踏上「認識神聖」的旅程。願天主賜給您健康,使您繼續祝福許多人。
程子剛 Elizabeth 上
Cecilia Yu (G03):
我會以「感恩、珍惜、善用、分享」來總結課程學習的點滴心聲。
1. 「感恩」:由1月20日「凡俗與神聖」至7月13日「凡俗音樂與神聖」的每一個課題,我都會在課後閱讀內容。當中不明白的地方遠遠不及理解之處。最初難免有點氣餒,但是感恩聖神的啟迪,聖母媽媽和大聖若瑟的謙遜模範,讓我深深體會自己在知識層面遙不可及的距離,但正是這種「龜兔賽跑」的經驗讓我很快已經接受自己能領略多少便多少。因為我相信這正是天主聖三此時此刻希望我在「神聖」主題內認識的、理解的、生活的點滴,不多也不少;只管按照自己的步伐,邁向天父的目標走下去。
2. 「珍惜」:我珍惜籌辦這個課程的每一顆初心:夏神父、Maryam、資訊科技的支援、課程筆記的整理、組長的聯絡,組員的參與等。15次透過網上ZOOM課程,每次1小時30分鐘,然而課程前後夏神父的準備,籌辦小組的付出,只有天主洞悉這份希望延續「恩神父」福傳的精神。值得我欣賞、感謝,客氣的話不多說,願主祝福大家身心靈健康,為主的福傳繼續努力,不為甚麼,只為光榮天主聖三,為福傳努力。
3. 「善用」:經過四次的小測:「1. 凡俗與神聖、2. 神聖的空間、3. 神聖的時間、通傳神聖的言語」,過程中我努力從錯誤中不斷嘗試理解;「求學不是求分數」,因為經驗告訴我,小測是課程內容的扼要,最想我們認識相關「神聖」的基礎。所以我特別集中每一條問題,專心記錄每一點的錯誤,最終期盼能善用所學,本著「貴精不貴多」的精神,從而鞏固自己的信望愛基礎。
4. 「分享」:感謝「夏神父」悉心的準備和分享,感謝「深化班和普及班」學員的分享、感謝天主聖神讓我在主的帶領下分享。我引用最後一課的主題「凡俗音樂與聖樂」中聖奧斯定:「當我第一次找回我的信仰時……」無論課程多麼艱深,小測如何難易掌握,每一次當我聆聽課堂,閱讀內容,嘗試小測,都是一次讓我回歸信仰的尋根旅程。正如「畢永琴Rosaline Pi」:人對外物不能理解時,心中會有昇華的感覺。所以當我越是不了解神聖的意義,我越會依靠天主聖三,效法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的模範空虛自我,任由天主聖帶領自己,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層面的多少,而是活出「神聖」的精神。
天父:感謝祢讓我這大半年有機會學習「了解神聖」,可能我只嘗握一鱗半爪的皮毛知識,甚或完全不理解「神聖」的真正意義。但是正如Odile Riondet於「普世讚頌」中所指的,在「同一信念下」,我會請我的主保聖女則濟利亞為我代禱,讓我在生活中體會神聖,在神聖中經歷生活。感謝祢!讚美祢!
最後,祝福大家在主的恩寵、神聖、平安與喜樂中,心存信望愛,活出真善美。
Grace Liu:
我對語言限制的體會
1. 天主對人講話
主要通過聖言作基礎(舉例)
沒有聖言常常變成人不斷說話而不能聆聽
2. 人溝通的限制
沒有概念
沒有共同背景
有共同背景但想法不同
因為偏見而放棄溝通
對宗教及宗教人的抗拒
時代青少年的界限
和至親者無法溝通的痛苦
3.在人間說天主的語言 - 愛
Rose Chan:
《了解神聖》網上課程 – 從文化及歷史的角度認識天主教(第一部)
主題1:凡俗與神聖
主題2:神聖的空間
主題3:神聖的時間
主題4:通傳神聖的言語
主題5:諧振神聖的聲音
2024年8月10日 - Rose Y.C. Chan在這課程的心路歷程
從閒人的心偶然進入了解神聖的路
2023年尾與從荷蘭返港探親的素文Cecilia晚飯,席上的食物都變成配角,源自廿年前恩保德神父建立的網上福傳學校,各人暢談在不同時段走過的路,說出如何認識天主教的事,這次交談的主題離不開各人傳福音的事業。晚飯結束前,這網上課程的主持人Maryam提到Mauritius的網絡未必時時穩定,當遇上斷線,她想到要找人出來與主持人對談;就是這樣,促成了我從閒人的心偶然進入了解神聖的路。
網上課堂激發閒心常思索神聖的路
這課程的講者夏其龍神父編定主題,有序且廣闊地蒐集多方面的資料,看來大部分是陌生的,可惜我都是有心無力,沒法盡情閱覽。今日要綜合在這課程第一部分的心路歷程,最想分享我感受到可以閒座在這課堂,卻能靜靜與多位早已認識的教友(校友Betsy、網上福傳學校的Maryam、Teresa月紅、素文Cecilia、進修時的同學Stella、在教會活動交談過的Cynthia、Luke⋯⋯)見面,是一種福氣!
雖然我是從小領洗加入天主教會,事實在認識天主教這方面,常位處閒座,不過在這網上課堂,跟我年青時的堂區司鐸、指導我寫論文的老師夏神父,與眾學員一起認識天主教會歷史及人與大地的過去,激發我動心思索信仰生活。這跨越地域認識天主教的平台,實是一個不可錯過的網上課堂;參與者事實己進入在神聖的路上,且看到天主在人前的奇妙恩典,我此時仍在細味種種同道同行的人與事。
感謝為這課程默默付出的團隊,願天主受讚美!
Visitor count: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