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古蹟之旅

旅行報告

(7 - 23 July 2007)

 

 

  

 

 

 

領隊: 夏其龍神父

 

 

 

 

 

 

 

 

 

 

Name: 雷秀珍 (Lui Sau Chun)

                                

 

2007811

 

 


目錄

 

引言... 3

教堂之旅... 3

Aachen Cathedral 3

Cathedral Notre Dame de Reims 5

Cathedral of Saint-Pierre at Beauvais 7

Amiens – The Cathedral of Notre-Dame. 8

珍貴的收藏品... 9

“Cross of Lothair”. 9

“Bust of Charlemagne”. 9

“Persephone sarcophagus”. 10

“The Seven Sorrows of the Virgin”. 11

後感... 12

Bibliography. 13


引言

這次中世紀古蹟之旅,以獲益良多來形容可說是保守的說法,以我來說,遊歷的所見所聞是終生受用的,印證夏其神父所說這不是一般的旅行,是尋找意義之旅。首先,我們這次旅程中參觀不下十五教堂,每一教堂均有其獨特及具歷史價值的一面,我選擇了四教堂來述自己的感想,其中一教堂是位於德Aachen Cathedral, 另外三教堂則位於法國的Cathedral Notre Dame de Reims, Cathedral of Saint-Pierre at BeauvaisAmiens Cathedral。接著我會談到珍藏在教堂的寶物,包括收藏在Aachen Cathedral Treasury 內的 “Cross of Lothair”, “Bust of Charlemagne” “Persephone sarcophagus” 以及收藏在位於BrugesOur Lady’s Church 內那幅由畫家Adriaen Isenbrant 在公元1521年所畫 的作品 “The Seven Sorrows of the Virgin” 的感想,一一回味,實在其樂無窮。

教堂之旅

Aachen Cathedral

我對這教堂的認識不是始於踏足這教堂,而是始於由我負責在聚會中介紹Aachen這地方時搜集資料時開始的,我選擇介紹Aachen這城市,是由於我在修讀「中世紀西歐的盈與虧」這課程中,我所做的專題研究報告是「查理大帝」(Charlemagne)「查理大帝」於公元800年在Aachen興建了行宮教堂的瑪麗亞教堂 (Palatine Chapel),它就是現在Aachen Cathedral的建築中心,「查理大帝」在公元814年過世時,就是埋葬在這教堂。查理大帝被譽為中世紀最偉大的法國皇帝「首位法國的羅馬人皇帝」,這座教堂代表著卡洛林時期的建築特色,是中世紀以來基督教徒的朝聖地,於1978年成為德國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

教堂全貌的銅製模型

教堂內四周是黑白相間的巨大穹隆建築,天花上雕刻著精巧的圖案,教堂四周鑲有色彩斑爛的彩色琉璃,上面是一幅幅聖經人物,一排排管風琴則矗立在教堂上層。在教堂中央則有一個精巧的雙面聖母浮雕像懸在半空,書中記載它是公元1524年的作品,兩邊都刻著聖母手抱聖嬰的造像,手工精巧。[1] 接著是置於教堂中央那金碧輝煌的Golden Shrine,傳說它是載著「查理大帝」的骸骨,上面雕刻著聖經的故事,書中記載它大概是公元12201239年的作品[2] 值得一提的在觀期間教堂內有位熱心的導賞員帶我們一眾團員到教堂上層,這層並不開放予公眾,他詳述擺放在這層的皇座,這皇座是「查理大帝」所建的,然而「查理大帝」卻從來沒有坐過它,人們猜想這皇座是「查理大帝」留給天國的,不愧後人稱他是虔誠信奉基督的皇帝,與羅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比較,後者對基督教的虔誠基於政治的考慮有所分別。我參觀這座教堂的感覺是自己與神交已久的人物和景物親聞目睹的那份真實及滿足感。

 

                             

               黑白相間的穹隆建築                                 雙面的聖母浮雕像懸在半空

                  

                        Golden Shrine                                            「查理大帝」的皇座

Cathedral Notre Dame de Reims

這座教堂特別之處是它與法國民族女英雄聖女貞德的一段歷史連上關係,在公元1429年聖女貞德在此見證法王查理七世嘉冕為法王,掀起了英法百年戰爭中法軍反敗為勝的序幕。教堂內有色彩斑爛的彩色琉璃,其中在教堂中央的巨大彩色玫瑰琉璃,上面雕上神創造人類始祖亞當夏娃、他們犯罪被逐出天堂及創世紀中該隱由於嫉妒殺害兄弟亞伯的聖經故事。在另一排尖長形的彩色琉璃也是雕上一個個的聖經人物,包括保羅及彼得等門徒。[3] 這些彩色琉璃的色彩明麗,人物形象鮮明,藝術的造詣超卓,令我讚歎不已。

 

          

                          玫瑰琉璃                                                尖長形的彩色琉璃

 

教堂外的石像群也有它可讀之處,其中有位微笑的天使 (Angel of the Smile)

它的造像可說與別不同,造型柔軟彎曲,姿態優雅,估計是公元1250年的作品。[4] 它的頭與身體的比例也不一樣,這位微笑天使頭部較小,身體修長。與其平排的仕女石像身體比例則與常人一般,身上所穿的袍褶紋較細緻,作品別具特色,亦反映了不同時期的藝術技巧。此外,教堂內部的尖拱、肋拱與外部那一排排的飛扶壁相當壯觀,充份表現歌德式建築的獨有特色。在教堂外建築的高處,佈滿了不少石獸,這些雕塑的外貌猙獰可怖,有長著翅膀的,有尖嘴獠牙的,也有獨角的奇獸,全都俯視著下方,就像聖母院的守護者。這令我想起夏神父曾在課堂上播放描述巴黎聖母院的歌劇,舞臺上的佈景之一就是一條條石柱上矗立著的異獸,有一幕劇中的主角是站在巨大玫瑰窗的圖案下演唱。[5] 可見舞台設計者都花了不少心思,將聖母院的特色展現在舞臺前。

 

微笑的天使及其他仕女

 

             

                     尖拱與肋拱                                             一排排的飛扶壁

 


Cathedral of Saint-Pierre at Beauvais

站在這座宏偉的教堂前,感覺是高不可攀,拿著相機也無法攝下它的全貌。走進教堂後,抬頭看著高聳及雕琢的彩色琉璃、石柱及拱頂,不禁讚歎中世紀建築工匠們的鬼斧神工。可惜教堂的另一,觸目所見的卻是維修鞏固的工程,仿似傷痕纍纍的巨人,令人唏噓。不禁感概人們盲目追求偉大建築下,結果是一次又一次的浪費無數的人力、物力及財力。這座哥德式教堂始建於公元1247年,卻始終未能完工。究其原因是這座教室興建時刻意挑戰哥德式教堂的高度極限,據稱一般哥德式教堂的高度是42米,而這座教堂的高度是49米,結果部份拱頂倒塌,它的塔樓在倒塌後也無法重建,令整座教堂的建造工程終未能全部完成。         

                                                 

                           宏偉的教堂                                 高聳的彩色琉璃及石柱

 

 

                         

                     鞏固牆身的工程                                     鞏固尖拱的工程


Amiens – The Cathedral of Notre-Dame

這座教堂的外部雕刻相當豐富,可稱得上是刻在石頭上的百科全書。首先在正門上方那塊石刻是描述審判日來臨時的景象,神坐在正中央,神的左右方是聖母瑪利亞及聖約翰為人類祈求救贖。神的右下方則是有翼天使帶領著得到救贖的人們到天堂,神的左下方則是受咒詛及赤身露體的人們被送到地府的惡魔口中,雕刻的人物非常細緻。每一塊石刻及每一個石像都是來自聖經的故事,叫人目不暇給。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堂中殿的地上鋪上一塊曲折的迷宮圖,這樣的設計在中世紀的教堂是十分普遍的,它象徵著人類是要通過複雜的人生道路才可以得到救贖。在節日紀念中,人們是以跪行的方式完成迷宮的行程。[6] 夏神父率先走在這迷宮圖上,其他團友包括我也跟隨其後,以兩、三分鐘的時間完成迷宮之旅。與中世紀的信徒不但付出漫長的時間甚至生命來進行朝聖之旅,真的不可比擬。

 

     

           巍峨的教堂                                                       審判日的石刻

 

      

                   曲折的迷宮圖                                           迷宮圖的主題終點

珍貴的收藏品

 

Aachen Cathedral Treasury內的三件寶物亦是令我回味不已的,它們是

 “Cross of Lothair”, “Bust of Charlemagne” “Persephone sarcophagus”。此外是在比利時的城市BrugesOur Lady’s Church 內的一幅名畫 “The Seven Sorrows of the Virgin”

“Cross of Lothair”

“Cross of Lothair” 是公元十世紀時期罕有保存下來的黃金工藝品,是一座橡木的十字架,再在表層打上金箔,正面鑲滿了稀世的寶石,另一面則是耶穌被釘死在十架上的肖像。[7] 印象深刻的是夏神父指出這件物深刻的諷刺中世紀的教會,他們將耶穌被釘死的痛苦的樣子,雕刻在用金打造的十架上,並將另一面鑲滿了石,這座十架極盡奢侈的一面,似乎他們忘記了耶穌來世上救贖人類的意義。

 

                                

                     鑲滿石的一面                            刻著耶穌被釘死圖像的另一面

 

“Bust of Charlemagne”

屬於公元1349年的作品,是自詡「查理大帝」的延續查理四世捐贈給教堂。這「查理大帝」的金雕半身像由金箔及宝石打造,內藏著「查理大帝」的頭顱骨這半身金雕玉砌,極盡華麗,不但所戴的皇冠鑲滿了寶石,身上的披衣刻滿了代表皇權的徽 - 鷹,並鑲著珍貴的寶石,不愧是稀世的寶物。[8]

 

「查理大帝」的半身像

 

“Persephone sarcophagus”

被命名為谷物女神的女兒Persephone的石棺,是公元二世紀羅馬時期以大理石雕成的製品,「查理大帝」在位期間將它由意大利運至Aachen,計劃用作自己的棺廓。在公元1843年,教會人員認為石棺上雕刻的裸體有觀瞻,嘗試將石棺運至教堂上層,石棺因此遭到破壞,崩裂之處在石棺上仍可見痕跡。[9]

“Persephone sarcophagus”

 


“The Seven Sorrows of the Virgin”

這幅畫收藏在位於比利時的城市BrugesOur Lady’s Church 內,是畫家Adriaen Isenbrant 在公元1521年所創作的作品, “The Seven Sorrows of the Virgin”。這幅畫的構圖是中間坐著憂傷的聖母瑪利亞,圍著七幅耶穌的生平事蹟。畫家的畫工很精巧,人物的表情細膩,配色調和,將聖母瑪利亞對耶穌的慈愛刻畫得入木三分。[10] 記得隨團一直為我們充任講解員的Dr. Eileen Kane介紹這幅畫的細節,聖母瑪利亞的憂傷是來自耶穌的生平經歷,這七幅畫包括耶穌出生後要接受割;聖母瑪利亞及聖約翰帶同襁褓中的耶穌逃避希律王的追殺;聖母瑪利亞及聖約翰與耶穌途中散失,後在聖殿尋見正在講道的耶穌;耶穌背負著十字架上髑骷山;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的屍體從十字架上抬下來;眾人預備安葬耶穌。在每幅畫中聖母瑪利亞都流露著憂戚的感情,對愛子的慈愛表露無遺。Dr. Kane 還回憶了一段過去的新聞片段,一位失小孩的母親,透過電視呼籲援手的片段,這位憂傷的母親的姿勢及神情,與畫中的聖母瑪利亞堪可比擬,令人感慨。

 

“The Seven Sorrows of the Virgin”

 


後感

 

這個豐富的旅程要感謝的人著實不少,首先領隊夏神父在整個行程中以關顧、冷靜、忍耐的態度帶領著超過40人的龐大旅行團東奔西跑,所費的精力委實是不少呢!印象猶深的是多晚的分享經,大家都是經過一天的勞累,肢體上很渴望休息,精神上卻很充實,因為團友分享見聞,實在增加了不少見識及促進思考。隨團的譚神父沿途為司機引路及翻譯,勞心勞力,為全團人在語言障礙的歐洲,打破了不少隔閡。另一位李神父仿似世外高人,外貌嚴肅,卻是一個充滿幽默感及語言雋永的長者,為全團增加了不少歡樂氣氛。令我感動不已的是隨團的 Dr. Eileen Kane,她是來自愛爾蘭的一位藝術系的退休教授,她對藝術歷史及建築的知識非常豐富,為了讓團員更了解每一件藝術珍品,她都會預先準備教材,鉅細無遺的介紹給我們。 對我這個對藝術歷史及建築一竅不通的人而言,上了寶貴的一課。對歌德式教堂的四層建築及高度有所認識,教堂大門上的石雕,例如審判日的描述,石像的寓意等。還有的是教堂內祭壇的裝飾品,每一件藝術珍品都是對中世紀宗教的情作仔細的描寫,藝術的歷史及意義並重。可以說沒有Dr. Kane的指導,我是不懂欣賞這些珍品的,有如入寶山卻空手而回,現在則顯得充實及滿載而歸。另外一位團友陳教授知識廣博,眼前景物可以順手拈來而侃侃而談,更常常為團友搜羅旅遊小冊子,熱心助人,仿似一部活字典。最後一提的當然是為旅行團打點一切的MaisieVincent,他們盡心盡力,細碎的事務井井有條,Maisie的細心、忍耐及認真,令我非常敬佩。我們全團人有這快樂回憶的旅程,他們就像天使般守望我們,在此衷心的感謝!


Bibliography

 

Borchert, Till-Holger, Flemish primitives in Bruges, Ghent: Ludion, 2006.

 

Demouy, Patrick, Rheims Cathedral, Rheims: La Goelette, 1999.

 

Lepie, Herta and Georg Minkenberg, Die Schatzkammer des Aacener Domes, Aachen: Domkapitel Aachen, 1995.

 

Nortre Dame De Paris, (DTS DVD) 齊威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1999.

 

Plagnieux,  Philippe. Amiens : the Cathedral of Notre-Dame, Paris: Monum, Editions du Patrimoine, 2005.

 

 



[1] Herta Lepie and Georg Minkenberg, Die Schatzkammer des Aacener Domes (Aachen: Domkapitel Aachen, 1995), 77-78.

[2] Herta Lepie and Georg Minkenberg, Die Schatzkammer des Aacener Domes (Aachen: Domkapitel Aachen, 1995), 90-91.

[3] Patrick Demouy, Rheims Cathedral (Rheims: La Goelette, 1999), 12-15.

[4] Patrick Demouy, Rheims Cathedral (Rheims: La Goelette, 1999), 43.

[5]Nortre Dame De Paris, (DTS DVD) (齊威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1999).

[6] Philippe Plagnieux, Amiens : the Cathedral of Notre-Dame (Paris: Monum, Editions du Patrimoine, 2005), 45.

[7] Herta Lepie and Georg Minkenberg, Die Schatzkammer des Aacener Domes (Aachen: Domkapitel Aachen, 1995), 33-35.

[8] Herta Lepie and Georg Minkenberg, Die Schatzkammer des Aacener Domes (Aachen: Domkapitel Aachen, 1995), 26-27.

[9] Herta Lepie and Georg Minkenberg, Die Schatzkammer des Aacener Domes (Aachen: Domkapitel Aachen, 1995), 11.

[10] Till-Holger Borchert, Flemish primitives in Bruges (Ghent: Ludion, 2006),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