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珠 

20051110

電影賞評﹕《冬獅》

獅子,是萬獸之王;冬日的獅子,卻是遲暮的英雄。

美國電影《冬獅》中的英國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彼得奧圖飾),正是這樣的一號人物。故事的背景是一一八三年的聖誕節,鏡頭開幕,只見己屆五十歲的亨利二世,與幼子約翰(John)比劍。雖然亨利最終險勝,但已是氣喘吁吁。英雄,終究老了,難怪他以劍抵著兒子胸口時,雙眼流露著欣喜,因為,他在等待一個可讓他放心的子嗣,來承繼英格蘭的半壁江山。

可是,兩名皇族頭頂上的一片灰藍色的天空,卻帶著那麼一點落寞的的調子,彷彿在冷眼瞧著事態的發展。

從來,歷史中的君王,都是高不可攀,無瘕可擊的。諷刺的是,《冬獅》中的亨利二世,卻有著和常人一樣,甚至比常人更多的煩惱,在皇權傳承、愛情和感情問題上,糾纏不清,搖擺不定。他知道理察(Richard)和傑弗里(Jeffrey)各有過人的才幹,但二人年少時與母親同一陣線,串通法國國王,倒戈攻打自己的往事,卻是亨利二世心上的一道疤痕,令他久久無法釋懷,而傾向將帝位傳給儘管相對愚笨,但當年卻和他同坐馬鞍與兄長對壘的幼子約翰;面對詭計多端的皇后埃莉諾•阿基坦(Eleanor of Aquitaine)(凱撒琳•赫本飾),亨利顯然也無所適從,真假難辨,時而暴烈、時而溫柔。只有在痴心一片的情人兼準媳婦艾利絲(Alais Capet)跟前,他才能最不設防地流露真我,可是他畢竟是一個國王,為了保住政權,只能將兒女私情擱在一邊。

即使是富可敵國的皇后,也給情感的桎梏,折磨得死去活來,精神生活匱乏得可以。中世紀的皇室婚姻,是政治交易。亨利二世覻覦埃莉諾坐擁的阿基坦大片寶地,埃莉諾心知肚明,事實上,這亦是她手上唯一握有的、也是用以挽救婚姻的最後一道王牌。埃莉諾即使遭亨利二世冷待和軟禁,卻情深一片,可是表面卻裝得毫不在乎。被譽為美國電影「第一夫人」的凱撒琳,以精湛演技,將埃莉諾複雜的內心世界,發揮得淋漓盡致,其獨有的新英格蘭上層社會口音,確實是飾演埃莉諾的不二人選,難怪能憑此片,第三度蟬聯奧斯卡影后。

影片中,有幾段精彩的情節。第一段是當埃莉諾目睹亨利二世當著她面,情深款款地與艾利絲親熱時,埃莉諾目瞪口呆,之後舉著酒杯,挽著一頭亂髮,攬鏡自照,自言自語的心碎情狀;就是這段轉折,讓觀眾恍然大悟埃莉諾對亨利二世懷有的一片深情。第二段是當亨利夜訪法國國王菲臘(Philip Capet)作政治游說之際,赫然得悉理察是同性戀,赫然發現三個兒子各懷鬼胎,意圖發動叛變奪取王位時,一臉頹唐絕望的心死模樣。不過,好戲在後頭,當亨利二世在氣憤之下,意欲與艾利絲共諧連理時,一向單純的艾利絲也意識到皇族鬥爭的血腥無情,要求亨利斬草除根殺死三名兒子作為交換條件,以免自己將來的骨肉在亨利二世身故後,遭到殺害。而最引人入勝的一段,是亨利二世出其不意,先發制人,將三名兒子押送地牢幽禁後,埃莉諾帶著盛有利刄的寶盒,交給三位兒子,兒子欲連成一線,殺死父親,但遭埃莉諾阻止;而亨利二世本可做掉三位親生兒子,卻始終下不了手。就是這當中千絲萬縷的心理掙扎和情緒變化,將故事推向最撥人心弦的最高潮。

這層層推進,顯然是導演刻意經營的佈局,也因為這樣深刻的人性刻劃,令《冬獅》展現了令人動容的戲劇張力。

平情而論,《冬獅》雖然有歷史事件和人物為基礎,但影片的主軸,其實在於探討皇室成員在在權力和情感夾縫中,所突顯的作為「人」的脆弱部分。所以,除了在基本故事框架上忠於史實之外,如亨利二世的幾個兒子爭權奪地,時常叛亂,亨利二世認定妻子埃莉諾慫恿兒子反對他而請求教宗允其離婚等;在部分情節上為達到戲劇效果而進行了不少藝術加工,「獅心王」理察究竟是不是真有斷袖分桃之好?埃莉諾是否確曾攬鏡自憐?反正無從知曉,但既無損歷史的完整性,又可收加強突出人物個性的效果,畢竟屬於無傷大雅的潤飾。

《冬獅》一九六八在美國開映,是荷里活的經典歷史鉅製,時過三十七年,除了人物交談時用的是古式英語,聽來與現代英語稍有鴻溝之外,人物在面對愛情、婚姻和兩代之間所呈現的各種情感關係,顯然是古今不變的人生曲譜,並沒有受到時代的限制,觀眾看來亦易生共鳴。這亦說明了《冬獅》作為歷史片,具有劃時代的深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