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


朱里亞·克勞狄(Julia-Claudius)王朝(共九十五年)

屋大維(Octavius 公元前27年 - 公元14年)
於公元前27年成為羅馬元首(第一公民 Princeps),身兼元帥、終身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長、首席元老等,並獲「奧古斯都 Augustus」的稱號,擁有絕對權力, 但表面上仍保持共和制。
登位前早已把支持古羅馬的憲制的政治家、雄辯家西塞羅(Cicero 公元前106年 — 43年)除掉。
行省分為三類,元老院行省由元老院管理,元首行省由元首管理,地方行省由地方財政官或是地方總督管理。
在位期間,不斷對外征戰,擴大版圖直到多瑙河以南。開創百餘年的羅馬和平時期。 公元前19年完全征服了西班牙。出兵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多瑙河。並征服了萊茵河到易北河之間的土地。
公元9年,羅馬軍鎮壓起義的日耳曼人,在條陀堡(Teutoburg)森林戰役中遭伏擊而全軍覆沒,被迫放棄萊茵河到易北河間的土地。
在位41年,75歲逝世。名句:
"Marmoream relinquo, quam latericiam accepi".
(I found Rome a city of bricks and left it a city of marble.)
Suetonius Div. Aug. 28

Ἐρεὶ δὲ πάνυ καλῶς πέπαισται, δότε κρότον
Καὶ πάντες ἡμᾶς μετὰ χαρᾶς προπέμψατε.

提庇留(Tiberius 公元14年—37年) 以養子身分,在屋大維死後繼位。他加強皇權及近衛軍,取消公民大會的立法權和選舉權,制裁異見。
26年隱退到卡普里(Capri)島,並在那裡統治羅馬近十年(Sejanus in Rome),在位23年,以79歲的高齡逝世。名句:
Oderint dum probent. Suetonius - Tiberius LIX.
(Let them hate so long as they approve me.)

卡里古拉(Caligula 公元37年—41年在位) 為提庇留養子日爾曼尼庫斯(Germanicus)之子,他的母親則是屋大維的孫女(Agrippina the Elder)。 他在提比略死後繼位,但性情殘暴,窮極豪奢,經常舉辦角鬥比賽、馬車比賽以及各式各樣的舞臺演出, 並興建奧古斯都神廟和龐培劇院,在一年內使國庫耗費一空。
他於29歲,被近衛軍刺殺身亡,在位不足4年。名句:
oderint dum metuant.
(Let them hate so long as they fear.)

克勞狄(Claudius 公元41年—54年在位)
由近衛軍擁立,時年50歲。他改革政權機關,建立了一套官僚體系,並提高騎士地位和將羅馬公民權授予行省居民, 由此,行省貴族也可以充任高級官員或是元老。克勞狄在位期間還修建了台伯河口的奧斯提亞(Ostia)港以及大規模的輸水管道(Aquaductus)。 對外發動戰爭,攻佔了不列顛南部、日耳曼尼亞、敘利亞和非洲北部地區。 公元54年,傳說被皇后小阿格里皮娜(Aggripina the younger)毒死。名句:
"Say not always what you know, but always know what you say."

尼祿(Nero 公元54年—68年在位)
繼位後,實行殘暴統治,並導致猶太戰爭。
曾任尼祿皇帝的導師及顧問的斯多亞學派哲學家塞內卡(Seneca,約前4年-65年),被尼祿逼迫自殺。
64年,羅馬城發生大火。當時許多人認為是尼祿派軍隊去做的。他亦被指是早期基督徒的迫害者。
68年6月,元老院宣布尼祿為「人民公敵」。三個月後,尼祿自殺。名句:
“I delight in the impossible.”


四帝之年(公元69年)

尼祿死後18個月內,行省總督爭奪皇位,先後有四人稱帝。
首先稱帝為近西班牙行省長官伽爾巴(Galba)。他進入羅馬城,大肆屠殺異己。
三個月後,下日耳曼行省長官維特里烏斯(Vitellius)也稱帝。數日後,近衛軍也擁立奧托(Otho)為帝。
伽爾巴被殺害後,維特里烏斯進軍義大利,入羅馬城。奧托戰敗自殺。
隨後,猶太行省長官維斯帕先(Vespasianus)稱帝,攻下羅馬城。維特里烏斯被殺。維斯帕先成為唯一的皇帝。


弗拉維Flavius王朝 (共二十七年)

維斯帕先(Vespasianus 公元69年—79年在位)與其長子提圖斯(Titus)及次子圖密善(Domitianus)先後稱帝,是為弗拉維王朝。79年,維斯帕先病死。名句:

τὸν αὐτοκράτορα ἔφη ἑστῶτα
"An emperor should die on his feet".

Væ, puto deus fio,
"Oh! I think I'm becoming a god!"
- Cassius Dio — Epitome of Book 66,17,2-4.
Pecunia non olet. (related to vectigal urinae - Urine Tax)

提圖斯(Titus 公元79年—81年在位)為維斯帕先的長子,遂繼任帝位。兩年後病故。執政期間,羅馬卻發生了三件嚴重災害:79年的維蘇威火山爆發、80年的羅馬大火與瘟疫。他是一個在當時普遍受到人民愛戴的皇帝。名句:
The body of a dead enemy always smells sweet.

圖密善(Domitianus 公元81年—96年在位)
他執政中後期曾嚴酷處決許多元老以及迫害基督徒。在位15年後,被寢宮侍從及衛隊刺殺。
最著名的大競技場 Amphitheatrum Flavium為圖密善所重新修築並完成。
該場建於尼祿金宮(Domus Aurea)之原址上,原址旁有一座尼祿(Nero)的巨像(Colossus),故此該競技場亦稱為 Colosseum。


安托尼烏斯(Nerva-Antoninus)王朝(共八十六年)

涅爾瓦(Nerva,96年—98年)
圖密善死後,元老院推舉66歲的涅爾瓦(Nerva)繼任皇帝,開創五賢帝時代,為奧古斯都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
帝國的基礎設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都在這個年代得到統一,並通行全國。這時期的權力以和平方法交替。皇帝選擇承繼人後,收為義子,避免了權力交替前後的政治動亂。

圖拉真(Trajanus,98年—117年,外號「勇帝」,元老院贈予「最高第一公民」稱號。)
在位時開拓疆土,東到美索不達米亞,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顛,北至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極限。

哈德良(Hadrianus,117年—138年)
健全了帝國的官僚機構。

安敦寧(Antoninus Pius,138年—161年)
此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奧里略(Marcus Aurelius,161年—180年在位,共位者:維烏斯(Lucius Verus, 161-169在位)
此時帕提亞(Parthia)帝國屢犯邊疆,北方蠻族也乘虛而入。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
公元180年,奧里略死於維也納的軍營之中。

康茂德(Commodus 180年—192年在位)繼位,192年被殺。


五帝之年 (公元193年)

佩蒂奈克斯(Publius Helvius Pertinax)被釋放的奴隸的兒子, 被叛亂的禁衛軍所殺
尤利安努斯(Didius Severus Julianus)從元老院拍賣獲得皇位,在位僅66天。
培斯根尼奧斯(Pescennius Niger)
克羅迪奧斯(Clodius Albinus)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145 - 211, r 193 - 211) 他是首位來自非洲的羅馬皇帝。 211年於不列顛行省下不列顛逝世。


塞維魯(Severus)王朝(193年—235年)(共四十二年)

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 193-211)是北非人,原任潘諾尼亞總督。
卡拉卡拉(Caracalla, 211-217)、蓋塔(Geta, 211)共同執政,蓋塔不久被卡拉卡拉所殺。212年卡拉卡拉執政,羅馬帝國境內所有自由民被授予羅馬公民身份。
馬克里努斯(Macrinus, 217-218)
埃拉伽巴路斯(Elagabalus, 218-222)
亞歷山大·塞維魯(Alexander Severus, 222-235)。235年軍隊爆發叛亂,皇帝被殺。
色雷克斯(Gaius Iulius Verus Maximinus, 235-238)。被叛變部隊所殺。


帝國危機(共四十九年)

塞維魯王朝結束(235年)至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這段期間,政局混亂,羅馬接連出現了二十六位皇帝,平均只在位兩至三年。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在內的高盧帝國(259年—273年),在東方產生了地處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帕爾米拉(Palmyra)帝國(262年—272年)。意大利和行省均有奴隸和隸農起義。
羅馬帝國面對外敵入侵、內戰及經濟崩潰這三個危機。羅馬帝國的組織、社會、日常生活以至宗教均產生了根本的轉變,為帝國前後期之間的分水嶺。

六帝之年 (公元238年)

馬克西米努斯(Maximinus Thrax), 為軍隊擁立,也被近衛軍殺死。
戈爾迪安努斯一世(Gordianus I)戈爾迪安努斯二世(Gordianus II),父子為元老院推出,二十日後被殺。
普辟安努斯(Pupienus) 任帝三個月。
巴彼努斯(Balbinus) 也是任帝三個月。
戈爾迪安努斯三世(Gordian III, r.238 - 244)。不過13歲,任帝六年,卻是近衛軍的傀儡。



244年-249年 阿拉伯人菲利普 (Philip the Arab)
248年 帕卡提亞努斯(Pacatianus)
248年 伊奧塔皮亞努斯(Iotapianus)
248年 希爾班納庫斯(Silbannacus)
249年-251年 德西烏斯 (Decius)
249年-252年 普里斯庫斯(Priscus)
250年 李錫尼亞努斯(Licinianus)
251年 赫倫尼烏斯(Herennius Etruscus)
251年 霍斯蒂利安(Hostilian)
251年-253年 加盧斯(Gallus)
251年-253年 沃魯西安努斯(Volusianus)
253年 埃米利安努斯(Aemilianus)
253年-260年 瓦萊里安(Valerian)
253年-268年 加里恩努斯(Gallienus)
260年 薩洛尼努斯(Saloninus)
258年-260年 因格努烏斯(Ingenuus)
260年 雷加里安努斯(Regalianus)
260年-261年 大馬克里亞努斯(Macrianus Major)
260年-261年 小馬克里亞努斯(Macrianus Minor)
260年-261年 奎伊圖斯 (Quietus)
261年 穆斯烏斯(Mussius Aemilianus)
268年 奧雷奧路斯(Aureolus)
270年-275年 奧勒良(Aurelian)
271年 賽普蒂米烏斯(Septimius)
275年-276年 克勞狄·塔西佗(Claudius Tacitus)
276年 弗洛里安努斯(Florianus)
276年-282年 普羅布斯(Probus)
280年 薩圖尼努斯(Saturninus)
280年 普羅庫魯斯(Proculus)
280年 博諾蘇斯(Bonosus)
282年-283年 卡魯斯(Carus)
283年-285年 卡里努斯(Carinus)
283年-284年 努梅里安 (Numerian)


四帝共治(Tetrarchy)

公元284年,戴克裡先(Diocletianus 284年—305年在位)取得政權,把混亂局面收拾過來。
他改革軍事,民政與羅馬官僚系統十分強而有力,延長了羅馬帝國的生命一個世紀。 他創立四帝共治制,把皇帝的權力、以及整個帝國一分為四,分別由兩位正帝(奧古斯都 Augustus)及兩位副帝(凱撒Caesar)管理。
戴克裡先為東部的正帝及最高的統治者,把西部正帝的位置給了馬克西米安(Maximianus)。然而,這四帝共治制只有在其直接管轄時才有效,當其放棄帝位與權力回到亞得里亞海海濱的田園退隱時, 很快便由內部崩潰,強大的統治者最終要擊敗對手,統一帝國。
但他一分為二的政策,最終使帝國永久分裂,西部帝國只持續多約兩個世紀,而東部帝國後來演變為拜占庭帝國,持續了另一個千年。
303年,戴克裡先開始了羅馬帝國最後且最大的一次對基督徒的迫害。這舉動與其開創的神權統治使君士坦丁大帝與基督教在日後興起。


君士坦丁(Constantinus)王朝(共五十九年)

305年,戴克里先和馬克西米安同時遜位。因此原先的兩位凱撒:君士坦提烏斯(Constantius)加列里烏斯(Galerius), 便分別成為西帝國和東帝國的皇帝。東帝國皇帝加列里烏斯讓其外甥馬克西明努斯(Maximianus)擔任副帝, 並指派其部屬塞維魯斯(Severus)為西帝國的凱撒。此時,君士坦提烏斯第一次婚姻中的兒子君士坦丁(Constantinus), 從東方軍團中離開,到不列顛與他父親會合。健康不佳的君士坦提烏斯,在登基為奧古斯都十五個月後就死去了。
306年,君士坦丁被父親的軍團就在約克(York)擁立為皇帝。君士坦丁廢除四帝共治制,重新統一帝國,並於西元313年公佈米蘭敕令,選擇和基督教妥協。
與此同時,將國都遷往東部拜占庭(Byzantium),並改國都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今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

337年,君士坦丁死後。他的三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分治帝國,直到364年。


帝國末期(364-476, 共一百一十二年)

狄奧多西一世(Theodocius 379年—395年在位)當政時一度恢復統一。 但他死後,帝國分裂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Gaul)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
378年西哥德人(Visigoths)大敗羅馬軍隊,410年攻佔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德王國。

395年-423年 霍諾里烏斯(Honorius)
409年-415年 普里斯庫斯(Priscus Attalus)
407年-411年 君士坦丁三世(Constantine III)
409年-411年 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
411年-413年 約維努斯(Jovinus)
412年-413年 塞巴斯蒂安努斯(Sebastianus)
421年 君士坦提烏斯三世(Constantius III)
423年-425年 約翰尼斯 (Joannes)
425年-455年 瓦倫丁尼安三世(Valentinian III)
455年 佩特羅尼烏斯(Petronius Maximus)
455年-456年 阿維圖斯 (Avitus)
457年-461年 墨喬里安 (Majorian)
461年-465年 利比烏斯(Libius Severus)
467年-472年 安特米烏斯(Anthemius)
472年 奧利布里烏斯(Olybrius)
473年-474年 格利塞里烏斯(Glycerius)
474年-475年 尼波斯(Julius Nepos )
475年-476年 羅慕路斯(Romulus Augustulus)


* 汪達爾人(Vandals)於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
* 匈奴人(Huns)452年侵入意大利,在高盧東南部,457年出現了勃艮第王國。
* 日耳曼人(Germani)僱傭軍長官奧多亞克(Odoacer)於476年9月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西羅馬帝國滅亡。
* 東哥德(Ostrogoths)族的領袖狄奧多里克(Theodoric)率領東哥德族人打敗奧多亞克,自立為意大利統治者。於是,西羅馬帝國成了東哥德王國的土地。



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為奧斯曼(Osman)帝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