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洋與大國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小西洋
(1)即今印度西南沿海的*果阿。名见《海录》,有专条记述。
(2)今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的总称。一译哥什嗒,即葡萄牙文costa的对音。名见《海国闻见录·小西洋记》和《海录》“唧肚国”条。
葉廷圭與《海錄》

謝清高與葡萄牙


章文欽*
謝清高(1765-1821),是18世紀中國的一位航海者,也是第一位把自己在海外各國的見聞介紹給本國的中國人。由謝清高口述,楊炳南筆受的《海錄》,把謝清高在1782-1796年的十四年航海生涯中,身歷其境或得諸傳聞的世界九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介紹到中國。

謝清高是清代廣東嘉應州(今梅縣)金盤堡人。自幼聰明,博聞強記。年稍長,隨商人到海南島貿易謀生。十八歲那年,因中途遇風覆舟,被一艘外國商船救起,因而隨商船到各國貿易。每年來往於東西方沿海各國,學習外國語言,熟記各國島嶼、要塞、風俗、物產。後因雙目失明,寄居澳門。1820年春天,謝清高的同鄉舉人楊炳南在澳門遇見他,聽他講述在海外的見聞,覺得很有價值。於是由楊炳南記錄整理成書,名為《海錄》。

《海錄》所介紹的世界九十五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亞洲的東南亞、南海和印度,以及歐洲、美洲、非洲、澳洲和太平洋諸島。當時中國正處在封建社會末期閉關鎖國的時代,《海錄》介紹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情況,得到中國要求瞭解認識世界的有識之士的重視,成為十九世紀中期中國具有先進思想的士大夫開眼看世界的思想資料和前驅著作。林則徐在廣東領導禁煙抗英鬥爭時,曾讀到《海錄》最早的刻本1820年粵東刊本,稱此書“所載外國事頗為精審”。(1)魏源《海國圖志》和徐繼畬《瀛寰志略》也引用了此書的材料。直到今天,《海錄》仍然是研究中西交通史和南洋華僑史的重要資料。

謝清高與葡萄牙的關係,是《海錄》中記載頗多,而中外學者至今尚未深入探討,加以闡明的問題。筆者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初步探討和闡明這一在中葡文化交流史上頗有意義的問題。

《海錄》對與葡萄牙人有關的事情記載十分詳細,有的更直接說明是得諸葡人之口。書中敘述葡人在爪哇島上的萬丹國(Bantam)山中遇見“吃人生番”的情形:“西洋番云:其國常有船至此者。船中人上山探望,攀危躡險,遙見山番穴處而食生魚。覺人窺伺,噪而相逐,群趨而逃。後者輒為所殺,爭生食之。比回船,僅存十六人。急掛帆而遁,自此無敢復至者。”(2)這樣的消息,祇能直接或間接得自僥幸逃脫這場吃人慘劇的葡船上的生還者。又談到加里曼丹島上的馬神(Banjermasin,馬辰)盛產钻石,葡商傾資搶購,大顆的钻石“雖夜置之密室,光能透徹,諸番皆寶之。一顆有值白金

海洋時代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國,並在16世紀上半葉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葡萄牙 西班牙】
15世紀,歐洲最早誕生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支持下進行航海冒險:在恩裏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們開辟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在伊莎貝爾女王的資助下,哥倫布代表西班牙抵達了美洲。
當麥哲倫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後,原先割裂的世界終于由地理大發現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國也就此誕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國,並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臺上的第一場大戲悲劇性落幕。

小國大業
在三百年前,一個僅有150萬人口的荷蘭,將自己的勢力幾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被馬克思稱為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
【荷蘭】
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
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裏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係。
憑借一係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由于國土面積、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走向現代 
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為英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這個島國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位置。
英國(16 — 17世紀)】
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英國,在1588年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海戰中大獲全勝,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臺。從中世紀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強有力的君主制成為關鍵的一環。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對海洋探險和貿易的鼓勵、開明的治國態度和處理社會矛盾的妥協手段,使這個地處邊緣的島國,迎來了早期的輝煌。
但是,接下來的國王查理一世卻因為堅信君權神授,違背了英國早在13世紀時由《大憲章》所確定的國王必須遵守法律的原則,和議會之間進行了一場為時四年的內戰,戰敗後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最終,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向現代社會的轉型。
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為英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這個島國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