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灭亡(公元前721年-333年)
*
雅洛贝罕二世耶罗波安二世(Jeroboam II)逝世后,以色列国的势力便很快消失,国内不断发生叛乱,朝代相继倾覆,在位君王多为乱臣贼子所弒,东方亚述大帝国趁北国混乱衰弱之际,侵入国境,攻陷撒玛黎雅(Samaria)。以色列国败亡于公元前721年,亚述人把以色列的十个支派驱逐,迫令他们四散于亚述国境内为奴,并把一些新移民徙置到撒玛黎雅各布城去(参阅
列下15:1 - 17: 41)。
于是,撒玛黎雅成了外邦人混杂的城市;而耶路撒冷和撒玛黎雅之间的不和一直延续至耶稣时代。
南方帝国犹大国的两个主要支派是犹大支派和本雅明(Benjamin)支派,还有许多来自肋未(Levi)支派的肋未人,他们在耶路撒冷圣殿服务;此外,亦有一些为逃避亚述人侵略而从北方走来南方寻求庇护的以色列人。虽是如此,犹大支派(达味王的后裔)仍是南方帝国的支柱。将要来临的默西亚将是来自达味家族。
北方各支派没落以后,犹大国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天主与以色列十二支派所订立的盟约及所应许的一切事情都落在犹大国身上,由她来完成。
耶殿毁灭、充军(公元前587年)
*
巴比伦王拿步高(Nabucco)多次围攻,终攻进耶路撒冷,大肆破坏,并把圣殿烧毁,犹大国终于公元前587年灭亡,所有犹太人被充军到巴比伦去(参阅
列下24:1-25:20)。
当时的耶肋米亚先知虽然认定以色列民被充军到巴比伦是他们对上主不忠的惩罚,他仍鼓励这些流放的人民要为未来坚持生活下去。他确信上主会转变他们的命运:从上主驱逐他们所至的各国各地召集他们,领他们回到自己的地方去。(参阅
耶29:14)
厄则克耳(Ezechiel)先知亦给予在巴比伦的遗民希望,他宣告上主的计划:上主要聚集衪的人民,把他们领回耶路撒冷去。上主首先派遣圣神进入罪人心内,然后罪人才得以悔改皈依。「我要将我的神赐与你们五内,使你们遵行我的规律,恪守我的诫命,且一一实行。 如此,你们要居住在我赐给你们祖先的地方;你们要作我的百姓,我作你们的天主。」 (
则36:27-28)
他还不断预言以色列民族的复兴,宣示救恩的来临(参阅
则36:33-38)。
依撒意亚先知著名的「上主仆人」诗歌更预示了基督的形象(参阅
依 42:1-9,
依 52:13 - 53:12﹚。
犹太人在巴比伦的另一大转变就是语言。在他们充军之地是采用阿拉美语(Aramaic)的,因此,第二代的以色列遗民已习惯用阿拉美语,而不是希伯来文了。于是,他们需要「经师」(懂得希伯来文的导师)来为说阿拉美语的犹太人解释梅瑟五书「托辣Torah」。耶稣都是说阿拉美语的。
耶路撒冷圣殿被毁,他们已没有一个聚集敬拜上主的中心地;于是,他们的便建设会堂(synagogue)作为地区团体在安息日时聚集,诵读梅瑟五书及敬上主的地方。会堂制度从此而起。
回国重建(公元前538年-333年)
*
公元前539年,波斯国创立者居鲁士一世击败巴比伦,成为当时唯一的统治者。这位外邦人竟颁发谕令准许犹太人回国。上天的神『雅威』,将地上万国交给了我,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筑一座殿宇。」﹙
厄上1:2﹚
于是,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人都以重建圣殿为己任。由于建圣殿之事引起与撒玛黎雅人的冲突,再加上当时连年失收,重建圣殿的热诚顿时减弱;但经「第三依撒意亚」的鼓励及外邦人的归化,重燃了建殿的心火;加上当时先知及后期先知的催促,圣殿才得以建成(参阅
厄上1:1 -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