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5年,教宗保禄六世向整个教会颁布《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后,教会对「福传」使命有了新的阐释及推动,「福音必须被宣传」。就这新诠释,在天主教会内引发一阵混乱及一些改革。因为「福传」对天主教徒(包括神职人员及平信徒)来说,并不是众所周知的词语,就算熟悉这一词语,其意义也是混淆不清吧!很多天主教徒视「福传」为基督教徒的做法,因为在天主教的传统上并没有训练教友去做街头福传、布道会等,而基督教徒则惯性做这类工作。
在天主教徒的观念中,福传是神父、修士修女或特定人员的工作:教道理、做牧民工作、探教友、给予教友指导,这些便是福传工作。但时至今天,一个新的转变使大家知道福传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非单是基督教教徒的责任,亦非源于外方传教士,更不局限是神职人员的工作。福传是所有信徒的任务,就这一新概念,天主教徒正要面临挑战及挫折。
教宗保禄六世在《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中开章明义的说: 「希望这些话能成功地邀请聚集在教会内的全体天主子女也同样的深思。而且也希望这些话能有力地推动每位,特别是那些勤于宣讲及教诲的人们,如此每人在真理的讯息上遵从正路,并以福音宣传者的身份工作,完善地执行他们的任务。」 (在新世界中传福音5) 教宗保禄六世亦在此劝谕中引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教会传教工作法令》中所写: 「……整个教会是传教性的,而宣传福音的工作是天主子民的基本责任……。」 (在新世界中传福音59) 如果福传真的是我们每位信徒的基本责任,那我们就应清楚理解:什么是福传?我们应如何配合,如何实践,以完成这使命对我们的期盼呢?
福传的定义
*
教宗保禄六世在《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中界定福传的定义: 「 为教会来说,宣传福音是指将福音带到人类每个阶层中,并且由于它的影响从内部改造及革新人类…因而宣传福音的目标是内心的改变,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最好说,宣传福音就是教会只以她所宣讲的福音的神力归化个人和集体的良心、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在新世界中传福音18》 就此看来,福传可以是很深奥复杂的难题;就算教会内的领袖及福传学家亦就此问题争辩不休。
不完整的福传观念
*
过去,天主教对福传的观念大致归纳成以下五种,但无一是完整的:
(1)「收纳观」: 「收纳观」的拥护者认为「福传」只不过是邀请人加入天主教会,当中包括新领洗或疏离教会好一阵子的教友,他们认为有效的福传就在加入教会的数字上。
(2)「皈化观」: 「皈化观」的「福传」目标在有效地邀请人与耶稣建立关系。因此,为这观念「福传」是相当个人化的。其评量视乎个人与耶稣能否建立内心的关系,并对耶稣的邀请能否作出回应。
(3)「专业观」: 「专业观」认为堂区所作的「一切」都是福传,故此礼仪小组说礼仪是「福传」;教友培育小组说培育教友是「福传」;这些想法不但无法造就合作团结之形势,反之,在彼此间制造竞争及造成混乱,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4)「历史观」或「传统观」: 拥有这想法的人认为,教会不是做了「福传」千百年吗!教会在这方面有着优越的传统,继续做便行吧!拥有这想法的人多是较被动,对改变没兴趣,更不想求变的牧民工作者,他们常感疲累,超时超额做行政或牧民工作,只把「福传」当作另一项活动或计划!因此,福传非他们的首选,亦非他们的日常工作程序。
(5)「社会行动观」: 他们认为福传就是在社会中行爱德或正义工作。 出生权维护者、反核活跃份子、甚至那些好客、肯关心邻里的家庭主妇,任何社会工作者都是福传者。
以上五种观念皆有其优劣,我认为应将其中可取之处综合,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观念,既「收纳」人进教会,又邀请人「皈化」与耶稣建立内心的关系,更能保留「传统历史」及「专业」,亦能做「社会工作」;以此综合性的观念运用于教区及堂区内,使所有牧职人员能共同合作,完成彼此的福传使命。
其实今日教会内的神学家及专业福传者正广泛讨论此五种观念,希望他们亦能就此达到一个共识。
福传的基层定义
*
基层福传者为福传提供几个简单而又概括的定义:
(1)「福传是欢迎人进入天主的国度。」
(2)第二个定义比较实在: 「福传是邀请人与耶穌基督建立个人而又充满爱的关系,此关系亦受教会团体内的爱与关怀所滋养。」
(3)第三个定义包含个人及共有的责任: 「福传是超越小我以滋养他人的属灵生活。」
(4)另一简单的福传定义: 「一个盲乞丐带领另一盲乞丐去搵食,在过程中,两个人都复明了。」 此定义指出福传者与被福传的人均需要追求及分享福音,假设两者均愿意以互相尊重及共融的精神行事,其结果是福传者与被福传的人两者均能持续皈依。
福传的元素
福传有以下几种元素:
(1)爱:「爱」这元素是最先亦是最重要的,要爱天主、爱人及爱自己
(2)邀请:邀请人与耶稣建立亲密的关系
(3)持续皈依
(4)有意识地及积极超越我们自己及扩张我们的团体
(5)在信仰及敬拜的团体中滋养灵性的成长
(6)爱的服务
*
教宗保禄六世在《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中总结了有效福传的必备条件,就是宣讲、悔改、收纳、服务。
(1)宣讲: 「要以见证宣传福音。例如一位基督徒或一群基督徒,他们在自己的团体中表示能了解、接受及与其他的人分享他们的生活及遭遇…他们以一种单纯及不造作的方式在超现世的价值上表现出他们的信仰…这种无言的见证,见证了基督徒的度日方式…」 (在新世界中传福音21) 「是,这仍然不够…由生活见证而宣布的福音迟早必要用生活的语言宣布出去。如果不宣布纳匝肋耶稣、天主子的名字、他的教训、他的生活、他的许诺、他所宣讲的天国及他的奥迹,则不是真正的宣传福音。」 (在新世界中传福音22)
(2)悔改: 「每个人要获得天国及救援,要特别经过福音所称的悔改(Metanoia),即内心彻底的革新。它是一种彻底的悔改,心灵深处的改变。」 (在新世界中传福音10)
(3)收纳: 「事实上,只能有人听到、接受及同化,以及在接受的人心中产生真诚的皈依时,宣讲才算达到完全的发展…这种皈依不能是抽象的及非事实的,由于进入一个信众的团体中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那些改变了的人,进入一个本身为改变及革新生活的标记的团体,即教会、救援的可见标记。」 (在新世界中传福音23)
(4)服务: 「试问如果不在正义与和平中促进真正的人类进步,如何能宣布新的命令?我本人也设法指出这一点,重申在宣传福音中,如果不晓得现在人们激烈讨论的正义、解放、开发及世界和平等问题的重要性是不可能的。这就等于忘记爱我们受苦及在急难中的近人的福音教训。」 (在新世界中传福音31)
福传与牧民工作
*
在了解「福传」的概念前,必先清楚「福传」和「牧民工作」的分别。本来「福传」是指向未认识耶稣或未信主的人传扬福音;而向认识主,已接受洗礼的教友继续信仰培育工作,这叫「牧民工作」。这两个不同名称清楚地界定教会的两个责任:「福传」是向教会「外」的,即向羊栈外的羊群介绍耶稣基督;而「牧民工作」则针对教会「内」的事务,向羊栈内的羊继续培育及强化信仰的工作,炽热他们福传的心火。
「福传」和「牧民工作」是教会内相互关连的活动:在向「聆听者」宣传福音及带领他们领洗皈依彼,教会还需继续牧养这些领洗者,帮助他们在信仰上成长,让他们亦能分担福传的使命。
最近几年,神学家和教会文献都把「福传」一词广泛运用于「牧民工作」上。究其原因:有些教友可能在婴孩时领洗后,完全没有接触过教会,或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信仰培育。换句话说,他们是完全不认识耶稣的「领洗信徒」,或是说他们是「在教会外生活的信徒」,他们从未接受过「第一次福传」,所以这向「信徒」的「首次福传」,有些教会文献称之为「新福传」。我们要留意的是避免把「牧民工作」及「福传工作」混淆。
「福传者必须先被福传」,「虔敬者的福传」,「教友的福传」这些常用语简单的表明「福传是持续的宣讲及皈依;每一次的宣传福音都会为聆听者带来皈依的恩宠。」
总的来说,福传最基本而又最典型的概念就是向未认识耶稣的人传扬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