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教会在「大势已去」的处境中,将其重心放在精神的统治上。为达到这目的,教会首先肯定自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Perfect Society),并要求世界承认这一点。在这金字塔式的组织的顶尖,是怀有无上神权的教宗。这种对抗世界的凯旋心态,在梵蒂岗第一届大公会议(Vatican I, 1869-1870)中表现得最明显;而最主力的人物就是当时在位的教宗庇护九世(Pius IX 或称碧岳九世1792-1878,于1846年升任教宗)。在该次大公会议中,宣布罗马教宗在教会内的首席地位(Primacy)及拥有在信理及伦理上不能错的训导权(Infallibility)。在这时期,对教宗的尊崇,成了在精神统治上,凯旋心态的标记。耶稣会重振旗鼓后,对教宗的绝对服从也起了示范作用。一本名为《教会训导文献选集》的出版,正是要在哲学及科学还在摸索时,绝对肯定教会已拥有正确的答案;但屡屡这些答案只不过是以自然律(Natural Law)为基础的推理结果,却成了信仰的根据;如离婚、节育、堕胎、私有财产权等。这样,教会渐渐在伦理上俨然成为保卫自然律的英雄与权威。庇护九世更进而将自己任教宗以来所颁就有关惩斥邪说谬论的文告,简化为八十条命题,总称为《谬说要录》(Syllabus of Errors,1864)。
碧岳十一世(Pius XI)在1922年任教宗时,以「建立基督王国中的基督和平」(Pax Christi in Regno Christi)作为牧徽,并在1925年建立耶稣君王节的通谕中,称耶稣拥有立法、司法、行政三权。这是一种精神的统治,这统治包括教民及未领洗者。这种凯旋式的统治精神在教会组织及活动内的神职至上主义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自1859年起,在罗马开办的各国国家学院(National College)正表现了教会在组织上的中央集权统治,而其后在1917年颁布的拉丁教会《圣教法典》(Canon Law)也就是推行这统治及实行划一的得力工具。例如:法典内规定,教宗的代表可干涉本地教会的内部行政,主教每五年往罗马述职一次,许多地区性案件要交由教廷处理等。
在这时期,教宗屡屡颁布各方面很有份量的通谕,使各地主教成为执行这些命令的职员。如培育神职时要用拉丁文及以多瑪斯学说为标准等。这些怀着凯旋心态的宣讲,正像俗语所说的:「关着门作皇帝」,闭得越紧密,声音越大;但对外界却没有什么影响。
教会在不断被受创伤的处境中,专注于精神的统治,但在实际行动上,却鼓励各式各类以个人神修、个人得救为根基的敬礼。这些敬礼,一方面是教会所负起的职责,以补偿世界漠视教会及其他放纵及不敬的罪过,另一方面教会借此来训练及培育教友。
教会从这些痛苦的经验中醒觉过来,随即为投入新人类团体作出准备;最后,便积极地以行动投进她所服务的世界。基督徒最基本的醒觉就是发起某些运动,以重新了解他们初期信仰宣讲的记载(圣经)及初期教会宣讲、祈祷及组织的形式。如:圣经运动、礼仪运动、合一运动等。
*
醒觉后,基督徒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显示出充满希望的气象。首先,基督徒重新着重自己在世界的职责,以在俗的身份从事酵母的任务,继而产生了很多以敎友为主力的新组织。同时,教会在行政组织上,也按照集体领导及适应新环境这些大原则而作出更新。某些迹象亦显示教会本身正趋向一个世界性的教会,不断作出新的立场。
现代的民主组织方式使教会醒觉到自己在行政上积习的君主政体方式有修改的必要。于是,根据教会初期集体领导这原则,在教会内各个层面成立新的架构。如:在普世教会的层面举行世界主教代表会议(Synod of Bishops),在地区的层面举行主教团会议(Episcopal Conferences),在教区的层面成立司铎议会(Council of Priests)及牧民议会(Pastoral Council),在堂区的层面成立堂区议会(Parish Council)等。
又为配合现代社会环境,在1967年,恢复了独身或已婚的永久执事职(Permanent Diaconate)。在南美洲及非洲很多地区,因为教会传统的堂区制度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故此产生了基督徒基层团体(Basic Christian Community)这种富有社会意味的组织。
首先,教会发觉一向作为教会中心的西方,事实上再不是拥有最多基督徒的地方,于是不能不将重心转移及扩展开去。在这过程中,教会尊重了:神学上的多元化,如第三世界神学、解放神学等及神修上的多元化,如圣神同祷运动(Pentecostal Movement)、东方静坐式的祈祷等,还有礼仪的多元化,如非洲的礼仪舞,印度色彩的礼仪用品等。
教会在摆脱西方的圈子时,使西方以外的教会从移植的地位升格为自立的地位。投入本地文化及重用本地人才,便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本地教会进而肩负起传扬福音的使命,教会本地化的情况给整体教会添上国际化的色彩,而能面对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宗教及关心世界整体的问题,如:世界和平、人类发展及人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