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道者的教会
(公元64-313年)
*
教会被受迫害的最主要因素是因为她脱离了当时划定的宗教活动范围,而成为一股社会力量,动摇了罗马的政治制度及精神。在迫害期中,教会处于一种被人敌视的地位,中伤基督徒的谣言不断。当时已加入教会的一些知识份子,如:儒斯定(Justin公元100-165年)、忒滔良(Tertulian公元160-220年)、依肋纳(Irenaeus公元130-220年)、克来孟(Clement of Alexandria约公元150-215年)、波理加伯(Polycarp公元69-155年)、希波利得(Hyppolytus公元160-236年)、西伯利央(公元200-258年)、奥力振(Origen公元185-254年)等,均挺身而出,一方面为基督徒的道德操守辩护,并将聚会的程序及意义予以解释;另一方面则一再肯定耶稣的福音已把希腊文化的最高理想和智慧发挥。在公元197-311年间,曾发生多次教难,许多寂寂无名的基督徒都在受迫害时欣然引颈就义,以自身的殉道为基督信仰作见证。
修道者的教会
(公元310-410年)
*
继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0年宣告基督宗教为国教后,教会便由受迫害,至被认可,最后竟成为帝国的国教。在这渐进的历程中,教会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教会慢慢得到权势、地位及财富,更与政权打成一片,进而夺权夺利;精神生活日趋腐败骄奢。一般低下阶层人仕或没有学识的基督徒很难投入教会。一些愿意认真渡基督徒生活的人,便离开城市,以隐居沙漠的方式去宣讲他们的信仰。他们以独处、克己及终日默想来表达一种不流血的殉道精神。渐渐,初期教会那种向非基督徒宣讲的热忱便转向追求神修的圆满境界。在这个时期,教会中的表表者有:安多尼(Anthony of Egypt公元251-356年)、叶理诺(Jerome公元347-419年)、巴西略(Basil of Caesarea公元330-379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