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網上版
    回到目錄
人是甚麼
*

universe

歷代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以至神學家對「人」都下了很多不同的定義﹔然而聖經對「人」沒有任何實質的定義,聖經卻捕捉了人在不同境況中的三種關係,那就是人與天主、人與人及人與大地的關係。聖經的記載讓人循序漸進地認識「人是甚麼」這問題。創世紀一開始便述說:「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 ﹙創1:27﹚,從這第一個天主所造的人開始,人已不斷在尋找這完美的天主肖像,而這肖像在歷史的進程中也不斷進步﹔就如現代科學家在研究蜜蜂時,會發現蜜蜂雖各自四出飛行,卻與其他蜜蜂有著非常緊密的連繫,牠們不是獨立行事的。科學家在研究某一項目時,他們會認識到許多其他的事物。因為宇宙中的每件事,表面上似是獨立運作,實際上是互為關連的。人也是這樣。

《創世紀》第一、二章描寫人的創造,寫得非常美麗動人。聖經學者估計創世紀是寫於公元前五百年左右。那段時期是猶太人最悲苦的時期﹔大部份猶太人都被充軍到巴比倫去,過著為奴的生活。對於過去的歷史資料,大多是存留在他們的記憶當中,很少記錄在書本內。這些被充軍的猶太人來自巴勒斯坦的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身份地位,其中有司祭,也有在聖殿中擔當各種職務的。當時的以色列民族已分裂,有來自北國的,也有來自南國的﹔他們都非常著意保留各自的傳統。然而,面對這巨大的悲劇,他們分裂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存留在他們腦海的資料已再不分南北,全都屬於猶太這民族了。了解上述背景將會讓大家更懂得欣賞聖經這本書,亦會更明白聖經中的重複資料。創世紀第一、二章創造人的故事和比喻的寫法乃是當日的文化,當然與今日科學的講法大有逕庭,不可比較,最要緊的是要知道故事和比喻所表達的意義。還有,當日的道德標準與今日的更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閱讀聖經必須放下成見,享受故事和比喻的描繪方法及表達方式。

「這是創造天地的來歷:在上主天主創造天地時,地上還沒有灌木,田間也沒有生出蔬菜,因為上主天主還沒有使雨降在地上,也沒有人耕種土地,有從地下湧出的水浸潤所有地面。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 ﹙創2:4-7

shakingHands *

《創世紀》以短短的幾句話描述了人的創造,這幾句話在聖經中常見重複。聖經所講論的「人」是一個令人驚奇的奧秘。「我讚美祢,因我被造,驚奇神奧,祢的工作,千奇萬妙!我的生命,祢全知曉。」 ﹙詠139:14﹚聖經常以極端的對比來形容人。「天主說:『讓我們照我們的肖像,按我們的模樣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牲畜、各種野獸、在地上爬行的各種爬蟲。』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 ﹙創1:26-27﹚「天主在伊甸東部種植了一個樂園,就將他形成的人安置在裡面。」 ﹙創2:8﹚「上主天主將人安置在伊甸的樂園內,叫他耕種,看守樂園。」 ﹙創2:15

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人,「凡是從土來的,都要歸於土。」 ﹙德40:11﹚人要醒覺,死亡會驟然降來,死亡的種子會隨時發芽滋長。人自出離母胎那一天,便要面對死亡,無論光榮富貴、貧如赤子,都無一倖免。「凡有肉軀的,從人到禽獸,都是如此。」 ﹙德40:8﹚約伯申訴說:「我為何一出母胎沒有立即死去?為何我一離母腹沒有斷氣?」 ﹙約3:11﹚因他非常清楚人的終向:「人去了,好像雲消霧散;下到陰府的,再也不得上來。」 ﹙約7:9﹚聖經中的「智慧書」展示出死亡是人最大的挑戰,不過,亦說明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能醒覺到自己的脆弱。「沒有人有權將生氣保留不失,也沒有人能支配死期。」 ﹙訓8:8﹚「有時我看見惡人被抬去安葬,而行義的人卻離開聖處,而在城中被人遺忘:這也是虛幻。」 ﹙訓8:10﹚「天主藉此是為使世人認清自己是誰,……世人的命運,同走獸的命運,都是一樣:前者怎樣死,後者也怎樣死;氣息都一樣,人並不優於走獸:因為都是虛無。都同歸於一處;既都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 ﹙訓3:18-20﹚雖然人一生可能有所作為,但亦難逃一死。「因為智者和愚者,同樣不為人常久記念,早晚有一天都要被人遺忘。可惜,智者和愚者同樣死去!」 ﹙訓2:16﹚雖是如此,《訓道篇》卻鼓勵人應常懷感恩之心,享受生命中短暫的片段。「在你年輕的時日,在災禍的日子來到之前,即在你所說的那些『沒有歡樂』的日子來到之前,你應記念你的造主。」 ﹙訓12:1﹚這並非忘卻人生矛盾的態度。《訓道篇》以充滿詩意的寫法描繪人生的终結:「那時銀鏈將斷,金燈將碎,水罐將破於泉旁,輪子將爛於井邊,灰塵將歸於原來的土中,生氣將歸於天主,因為原是天主之所賜。」 ﹙訓12:6-7﹚人的肉軀雖隨死亡歸回塵土,但天主恩賜的氣卻回歸到天主那裡,這給死亡留下一絲的希望。《訓道篇》亦講及天主的審判。「我心裡想天主必要審判義人和惡人,因為各種事情和行為,在天主那裡都有其定時。」 ﹙訓3:17﹚因此,人應敬畏天主。「凡天主所行的事,永恒不變,無一可增,無一可減。天主這樣作,是為叫人敬畏祂。」 ﹙訓3:14﹚ 智慧書的另一層面指出:死亡沒資格作最後定論。人對死亡反感是自然不過的﹔然而,大家都必須清楚 — 人是為生而受造,而非為死。智慧書清楚申明,人的本性早已埋下永生希望的種子。

tunnel
*

《智慧篇》是智慧書中的最後一書,題名原為「撒羅滿的智慧」,作者希望把自己的教導歸於智王撒羅滿,因為撒羅滿是智慧的象徵。作者寫道:「我也是有死的人,同眾人一樣;我也是出於用土受造的原祖,在母胎中形成了肉軀,我一出生,便呼吸了公共的空氣,落在具有同一命運的地上,哭出了第一聲,與眾人無異;因為,人人進入生命的路,只有一條,去世亦然。」 ﹙智7:1,3,6﹚既然生命如此短促,《智慧篇》點出了愚蠢人的想法:「讓我們享受現有的美福,趁年青及時消受這世界。凡是樂事,我們不要放過,到處要留下我們歡樂的痕跡。」 ﹙智2:6,9﹚不只如此,他們還會忽視長輩,欺壓弱小,陷害義人 ﹙參閱智2:8-20﹚「其實天主造了人,原是不死不滅的,使他成為自己本性的肖像;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才進入了世界;只有與他結緣的人,纔經歷死亡。」 ﹙智2:23-24

《智慧篇》的作者確信,天主愛一切所有,不恨自己所造的;如果天主憎恨什麼,祂必不會造它。愛護眾靈的天主愛惜萬物,因為萬物都是祂的 ﹙參閱智11:25-27﹚。因此,「義人的靈魂在天主手裡,痛苦不能傷害他們。在愚人看來,他們算是死了,……彷彿是歸於泯滅;其實,他們是處於安寧中;……充滿著永生的希望。」 ﹙智3:1-4

tunnel light
*

《約伯傳》所描寫的約伯雖處於痛苦和死亡的暗晦中,卻仍看到曙光。《約伯傳》第三十一至四十一章描述約伯已無心再跟朋友爭論他受苦的緣由,此時,天主顯現與約伯對話,使他明白,所有受造物皆上主所造,宇宙中生命的出現也是全能且充滿智慧的天主所造。於是,約伯謙卑地對天主說:「我知道祢事事都能,祢所有的計劃,沒有不實現的。是我以無智的話,使祢的計劃模糊不明;是我說了無知的話,說了那些超越我智力的話。以前我只聽見了有關祢的事,現今我親眼見了祢。」 ﹙約42:2-3,5﹚約伯並無對痛苦和死亡給予任何解釋,但他親眼看到自己是受造物之一,是天主所創造的,天主是一切生命的根源,人要在天主內生活﹔這就是他在痛苦中所見到的曙光。約伯承認自己的卑微,接受自己人性的有限,天主卻跟他對話。於是,這有限不再受束縛,並可接受真理,可與天主及其他受造物建立關係。約伯更體會得到,人雖有限卻可看到天主的無限。人要知道天主在天上 ﹙訓5:1﹚掌握生死的大權 ﹙智16:13﹚。然而,「天主並未造死亡,也不樂意生靈滅亡。祂造了萬物,為叫它們生存;世上的生物都有生命力,本身都沒有致命的毒素,陰府在地上也沒有權勢;因為正義是不死不滅的。」 ﹙智1:13-15

在萬物之中,只有人懂得和天主交談。若留意以色列民的經書,便會體會到以色列與上主對話時的心情,有喜樂的、有感恩的,但特別多的是他們向天主發牢騷,這跟他們在沙漠中流亡四十年的經驗相關,他們飽受困難痛苦,每日都在尋找水源,過著遊牧的生活﹔不時又會遇到敵人,引發衝突,甚或戰爭,生命常受威脅。在沙漠生活,令以色列民更感團結的需要,他們以祈禱表達他們的心情和意願。他們一方面祈求天主保護他們,另一方面卻抱怨天主:「巴不得我們都死在埃及地,都死在曠野裡!為什麼上主引我們到那地方死在刀下,叫我們的妻子兒女當作戰利品?再回埃及去,為我們豈不更好?」 ﹙戶14:2-4﹚聖詠第九十篇就是以色列民祈禱的典型。他們信靠天主:「吾主,從永遠到永遠,你作了我們的靠山。」 ﹙詠90:1﹚他們感到人生的短暫虛空:「我們的壽數,不外七十春秋,若是強壯,也不過八十寒暑;但多半還是充滿勞苦與空虛,因轉眼即逝,我們也如飛而去。」 ﹙詠90:10﹚他們願意尋求智慧:「求祢教導我們詳數年歲,使我們達到內心的智慧。」 ﹙詠90:12﹚他們明白痛苦的價值:「祢磨難我們,使我們受苦多少日子,求祢也使我們多少年月時日歡喜。」 ﹙詠90:15﹚他們祈求上主的護佑:「願上主我們的天主給我們廣施仁風,求祢促使我們所行的工作順利成功。」 ﹙詠90:17﹚以色列民雖在眾多的苦痛中,「我的眼淚竟變成了我晝夜的飲食」 ﹙詠42:4﹚,在遇到敵人時,「求祢不要將你斑鳩的性命交給野鷹」 ﹙詠74:19﹚,在感到孤獨無告時,「上主,求祢側耳俯聽我,因為我可憐而又無告」 ﹙詠86:1﹚,在軟弱無力時,「我全身骨骸都已脫散;我的心好像是蠟,在我內臟中溶化」 ﹙詠22:15﹚,他們的祈禱有時亦充滿平安喜樂:「天主,求祢保祐我,因為我只投靠祢。上主,祢是我的產業,是我的杯爵,我要得祢的基業,有祢為我守著。因此我心高興,我靈喜歡,連我的肉軀也無憂安眠。因為祢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祢也絕不讓祢的聖者見到腐朽,請祢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唯有在祢面前有圓滿的喜悅,永遠在祢右邊也是我的福樂。」 ﹙詠16:1,5,9-11

balance
*

在人內存有天主的氣。雖是如此,聖經確切肯定人不是神﹔人神之間有著極大的差別。「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 ﹙創2:7﹚天主使人有異於其他動物,只有人能分享天主的「一口生氣」,這是一大奧秘。人一方面是由泥土造成,另一方面卻與天主相似。人要醒覺到自己的本質。「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 ﹙創1:27﹚究竟人甚麼肖似天主呢﹖這是值得研究的。創世紀第一章描述天主的創造,從第一天至第五天,天主創造天空、海洋、陸地、動植物……這一切後,第六天祂才造人,這表示人在一切萬物之上。「天主說:『讓我們照我們的肖像,按我們的模樣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牲畜、各種野獸、在地上爬行的各種爬蟲。』」 ﹙創1:26﹚天主在造人前,祂已設定了自己的計劃:祂要照自己的肖像,按自己的模樣造人,祂要人管理天地萬物。天主要人做大地的主人,祂給予人管理大地的權柄。天主更祝福人,要人生育繁殖,充滿大地。全地面上的各種蔬菜果子及動物,天主都給人作食物 ﹙參閱創1:28-30﹚。因此,人應該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份,人是管理人,絕不能成為獨裁者,因為一切都是天主的恩賜,而極權更不是天主的肖像,因為天主不會統治人,不會利用人去滿足自己的心意。天主「必如牧人,牧放自己的羊群,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把牠們抱在自己的懷中,溫良地領導哺乳的母羊」 ﹙依40:11﹚,「使人畜生命安全」 ﹙詠36:7﹚。就此,人也要像天主般牧養大地,使一切受造物都能發揮其本能,達致創世之初的共融合一。人應該承認在歷史的進程中,許多時人誤以為自己是大地的統治者,隨意濫用,使大地再不適宜生命的繁衍。以上所述極符合現今提倡的環保精神。



回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