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网上版
    回到目录
宽恕与修和

Mandela.png
*

曼德拉是南非反种族隔离革命家、政治家及慈善家,亦被广泛视为南非的国父。他曾前后共服刑26年半。1993年取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他上任不久,便与随行保镳一同走进市内一间餐厅用膳。他看到一位单身男子孤独地坐在一旁,便吩咐保镳邀请他一同进餐。那位男士被安排坐在曼德拉身旁,完全默言无语,只是低下头沉默地急急进食。他们发觉他手足不断颤抖,额流满汗,吃罢便速速离去。众人都以为他身罹重疾,曼德拉却认为不是,只因他心有不安,他是一名狱警,曾残酷地对待曼德拉,并在曼德拉头上撒尿。如今曼德拉已成总统,可能他害怕被报复罢! 曼德拉申明:「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曼德拉又说:「告别仇恨的最佳方式是宽恕。」曼德拉认为:「和解是一门领导艺术,但不是跟朋友的和解,而是跟敌人的和解。」

曼德拉的思想和行动令我反思圣经对宽恕与和解﹙修和﹚的教导。 创世纪记载加音的后裔拉默客曾这样说:「杀加音的受罚是七倍,杀拉默客的是七十七倍。」 ﹙ 创4:24 ﹚耶稣则将此话放在宽恕的层面上,来回应伯多禄的提问:「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该宽恕他多次?直到七次吗?」耶稣对他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个七次。」 ﹙ 玛18:21-22﹚接着,耶稣讲了一个故事:「天国好比一个君王,要同他的仆人算账。他开始算账的时候,给他送来了一个欠他一万『塔冷通』的,因他没有可还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儿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变卖来还债。那仆人就俯伏在地哀求。主人就动心释放了他,并赦免了他的债。但那仆人正出去时,遇见了一个欠他一百『德纳』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咙要他还债!那人同样俯伏在地哀求,可是他却不愿意。其他的同伴见了,非常愤慨,便去把一切告诉主人。主人大怒,遂把那恶仆交给刑役,直到他还清所欠的一切。」 ﹙玛 18:23-34 ﹚耶稣说:「如果你们不各自从心里宽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这样对待你们。」 ﹙玛 18:35 ﹚耶稣的教导不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更积极的:「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 ﹙玛 7:12 ﹚这是待人处事最基本的原则。

拥抱者.jpg
*

耶稣所讲宽恕的原则在「荡子回头」的比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小儿子要求父亲分家后,他把所有钱财挥霍耗尽。大儿子却仍在辛苦劳碌,为保守家业而努力工作。当小儿子如乞丐般返回家园时,父亲不但不咎既往,更为他摆设盛宴。大儿子对此甚为不满,他无法宽恕弟弟,他认为父亲处事不公,气愤自己一生为家劳碌,却从未受过父亲设宴款待,他对慈父爱锡子女之心大惑不解。大儿子要求的是一个公道的父亲,而小儿子要的是一个宽恕他接纳他的父亲。在这比喻中,耶稣道出天主的公义,天主的慈悲,无论好人坏人,天主同样恩待,同样宽恕。因此,「你们应彼此协助背负重担,这样,你们就满全了基督的法律。」 ﹙ 迦6:2 ﹚耶稣反而利用创世纪拉默客所讲的受罚七十七倍来述说宽恕七十个七次,「七十个七次」代表的是「永远」,永远宽恕得罪你的人,正如慈悲的天父永远宽恕我们一样。天父不要求我们先忏悔,才宽恕我们,而是他早已宽恕,像慈父般既往不咎,永远宽恕自己的子女。就此,「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 ﹙ 路6:36 ﹚曼德拉确是一位智者,他懂得告别仇恨的最佳方式是宽恕,而和解﹙修和﹚这门领导艺术,是解决纷争及完善事情之最佳妙法。




回到目录